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统治天下276年。满族虽然是清朝的主要民族,但人数最多时也只有300万,而且还包括20万军队,而当时的汉人有近3亿人口。为什么在人数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汉人从没想过反抗?主要有四个原因。

清承明制。明朝虽然被满清所灭,但满清却并没有对之前的制度进行大的改动,所以两个朝代的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是高度一致的,清朝的八旗制度也是在明朝制度上的改良版。清朝很少有宦官勾结的现象,甚至连宰相都没有,而军机处的设立又能约束皇帝及有权之人的行为,所以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权臣独大是比较困难的。而清朝皇权比较集中,皇位也一直属爱新觉罗氏,不存在异姓发动政变。

百姓观念。从明朝开始,我国就已经从南美引进了高产作物,这也让整个清朝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粮食增加带来的影响很多,老百姓们不用再饿着肚子,多养活几个孩子也不成问题了,所以清朝的生育率是比较高的。而且古人也有养儿防老的思想,多生几个孩子,等到自己老了也不至于没人照顾。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没有什么太大追求,吃饱穿暖就足够了,所以他们并不在乎到底是谁统治天下。

汉人不擅长骑兵。中原地区的人以农耕为主,他们很少接触骑术,所以在这方面并不擅长,满清6万骑兵打跑李自成40万军队就是一个典型。清朝统治期间,政府对马匹和骑兵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即使是有天赋的汉人也没有机会接触到骑兵。所以在最初的反抗中,汉人在骑兵面前不堪一击,也就导致后来没有人愿意反抗。

文字狱。乾隆实行的文字狱严格把控了政权,作为领导,肯定不希望自己的下属心思太多,而百姓们也大多不懂变通,上头说什么就是什么,也很容易让他们统一思想。汉朝时期就开始宣扬儒家奴役思想,他们主张军国天下,忠于君就是忠于国家,而这种思想也一直被延续下来。

清朝虽然属于满人的天下,但朝廷中汉人的比例也不少,再加上礼法制度的传承,当时人们的思想是不能违背皇帝的,即使皇帝做得不对,作为臣子也只能规劝,但绝对不能有谋反之心。这样的思想也有很大弊端,因为即便是昏君也没有人敢于处理,大臣都不敢反抗,就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了,大家只能选择忍耐,并寄希望于下一任君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