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对于学校是否应该要求家长在孩子作业上签字,笔者觉得,这个倒不需要特别计较。当然,学校不应该把家长作为教育孩子的附庸,给家长布置各类作业,给家长增加不应该的负担。

黑龙江省教育厅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作业管理的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该意见要求,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形式提高家长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引导家长理性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作业量,明确家长在家庭作业中督促者角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4月5日

当然,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名义出台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管理,黑龙江教育厅并不是第一家。此前,浙江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多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均出台过相关意见。

仔细看一下这些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指导意见,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对不同年段的学生的作业总量作出时间限定等。不过,黑龙江省教育厅提出的让家长成为学生作业“督促者”的角色,倒是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低段教师,形成了这样的不成文的规定——要求家长在检查完孩子的作业无误后签字。这样的规定,让很多家长颇有怨言。有些家长自身工作就很忙碌,有时晚上很晚回家,还得检查孩子的作业并签字。如果家长应付了事,导致孩子作业错误过多的话,除了孩子会被教师批评外,家长也会被戴上不负责任的“高帽”。

这样的做法曾经被很多人批评,被认为是家校关系倒错。家长在孩子作业上的过度介入,也容易导致孩子对作业缺乏责任感,因为有家长把关,有错误家长会指出来。2017年,金华市和杭州市各有一位知名校长叫停家长的作业签字,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合作,两者应该是同盟军的关系,因此,在孩子作业的问题上,家长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笔者觉得,对待孩子的作业,家长既不应该大包大揽,也不该当甩手掌柜。

当然,学校不应该把家长作为教育孩子的附庸,给家长布置各类作业,给家长增加不应该的负担。但是,即便学校对家长不提出任何明确要求,家长也应该主动了解孩子日常作业的状况,对孩子是否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要心知肚明。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作业状况不闻不问,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现在,很多学校在布置作业上有一定的弹性,有些弹性作业,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而且,现在也有不少学校在学生完成作业上有“到点不做”的规定,学生做作业做到一定时间还是无法完成的话,可以免做未完成的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自己孩子完成作业的能力要有客观理性的认识,未完成作业是因为孩子拖拉,还是真的无法完成,家长心里要有谱。如果孩子真的无法完成作业,家长应主动签字,让孩子“到点睡觉”。

笔者觉得,在孩子作业上,家长应该扮演“督促者”的角色。比如对双休日和节假日的作业,要对其总量有所了解,并过问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督促孩子及早完成作业。家长还要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让孩子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当然,家长自己也要关注孩子作业完成的质量,不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

而对于学校是否应该要求家长在孩子作业上签字,笔者觉得,这个倒不需要特别计较。作为孩子作业的“督促者”,家长在孩子的作业上签字,也是了解孩子作业情况的一种途径,是理所当然的。

在学生的作业上,学校不要对家长提出过多要求,家长自身也要主动关注,不置身事外。在家校关系和谐的基础上,家长扮演好孩子作业的“督促者”,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学习。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微信公众号“求智巷”(qiuzx03)联合发布)

作者 | 刘波(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教育之江评论员)

编辑 | 蔡寅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