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北京西南的房山区,那是太行山北麓的一个普通小村庄。虽然没有奇山秀水,但也算物产丰饶,人杰地灵,特别是村西的山上有一座始建于辽代的古寺建筑群——庄公院,寺庙颜值不低。难能可贵的是,在北京各郊区县如火如荼进行旅游景区大开发之际,这里却安安静静,一直深藏在大山里未被游客大军“攻占”。每次回老家,我几乎都会去看看这座千年历史的古寺,趁这次清明节小长假的机会,我又一次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山谷。
平时从北京城区开车过来玩的自驾游客不多,所以路上并没有旅游路牌提示,你可以用手机导航“北京超化寺”,走起来非常简单。从北京市中心开车过来,单程大约46公里,1个小时车程。游客的汽车可以顺着庄公院路口的山门一直开到步行路的起点处。景区的道路两侧尽是大片的桃园、柿林和山楂果园,在这个果树开花的季节,走这段路,花香四溢,令人精神气爽!
眼下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停好了车,你可以随着三三两两的游客一起徒步走一段山路,活动活动筋骨。上山的一路,可以看到许多城市里根本没有的漂亮自然风光。
游客的身后就是我提到的那座始建于辽代的千年古寺——庄公院。几年前,文旅部门专门对这座古寺建筑群进行了适度的修缮,同时还安装了太阳能照明、僧房和游客座椅、公厕等设施。你看到游客身边的矿泉水桶了吗?这是庄公院的一大特色,如果有一天你来庄公院游览,沿途看到有游客扛着矿泉水桶上山,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具体原因后面详说。
今天虽然是小长假的第二天,但明显这里的游客并不多。偌大的一座寺院几乎被我们几个游客独享了。这座古寺的官方叫法是“超化寺”,又名“庄公院”,始建于辽代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初期为佛教寺院。由此可知,这座寺庙的历史距今已有964年之久。想想看,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历史有多久?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建“元大都”(元朝首都)算起,到现在大约是753年。显然,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这要比庄公院的出现晚了211年!
通过阅读寺内现存的5座古老碑刻内容,可以了解到这座跨越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庄公院,几度颓废又几经重修才有了今天的模样,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从古碑刻上了解一下这座古寺的历史。
在历史上,这座古寺并不一直是佛教寺庙,也曾做过道观,这就是庄公院的一大奇特之处。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66年,庄公院里还有三位道士在此居住。据碑刻记载,清康熙年间,道教龙门派弟子王太定重修庄公院之后,便在此收徒授业。之前在国内各地旅行期间,寺庙看过不少,但同一地点既做佛寺,又做道观的情况却没有遇到过。可见此地环境应该符合道教佛家的定位理念,无论僧人还是道士都看中了这方宝地。
记得小时候每次和小伙伴们来庄公院游玩,都要抱一抱这棵挂着红牌、树龄近千年的古柏。当时印象最深的是,至少四位小朋友手挽手才能合围这棵大树。实际上在庄公院内的四角各有一棵古树(2棵古柏、2棵古松),它们每一棵都有自己的“神话”故事,有的还被传得神乎其神,这里不宜多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守庙人聊一聊,你能发现很多与古树有关的好玩故事。
站在地藏殿的上层,俯瞰庄公院的前院。
在庄公院的地藏殿山崖墙根处,有一池山泉以及一口浅井。我们每次爬山来到这里,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恨不得立马跳进水井灌个水饱。尤其是暑热天里,舀一杯清澈的泉水一口下肚,绝对甘甜爽口,沁人心脾。山泉旁的这口浅井,水深仅2米左右,但却非常神奇,冬不干涸,夏不外溢,无论年景是否干旱,井里永远有水,水位永远都是那么高。你说神奇不神奇?
您可能不知道,古寺庄公院所在的娄子水村,虽然靠山但却不是个水源丰盛的村子,村民吃水都要打很深的水井才行。记得村里老人爱说——“庄公院的水用瓢舀,娄子水的井深十八庹(读tuǒ)”(庹:成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为1庹),说明村里的地下水位至少在30米左右,而这座古寺泉水虽然在海拔四百米左右的山腰处,但却唾手可得。
正在给水井拍照的时候,来了一位从北京城里来玩的游客。只见他放下硕大的背包,从里面取出了一只饮水机上使用的矿泉水桶。麻利地把从水井中舀出泉水,灌满水桶,据说他每周都会来一次打水,这水就是要带回家里饮用的。这就是为何来庄公院游玩的路上,总能看到有游客带着矿泉水桶上山的原因。
记得曾经有健康卫生方面的专家特地来庄公院考察过这里的水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口泉水井的水质中富含硒元素。如果你上网查一下可以发现,经常饮用富含硒的矿泉水,可以延缓人体衰老,增强免疫力,而且对眼睛、心脏和肝脏都有好处,甚至还能降低血糖和尿糖。所以,但凡经常来庄公院休闲旅游的城里人,一定会带着储水工具来打免费泉水。
在灌满了两桶桶装水之后,这位游客还要痛饮几瓶泉水才算过足瘾。那么,你去过北京房山旅游吗?知道千年古寺庄公院吗?愿不愿意来尝尝这处神奇的山泉水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