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朋友们查看社会趣闻新发现的早晨分享,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
“坐着。不能躺,一躺下就起不来了…”,这样一句话,是从一位患有胆管癌的病人口中说出来的,这位病人已经74岁了,可是在病房当中,他戴着氧气罩,穿着病号服仍然坐在电脑屏幕面前,电脑里是一串串的工作数据,他的家人和朋友只能坐在一旁默默地流泪,谁也无法劝得动他,他怕“记不起来”的,是他一直默默奉献的事业,是他为了祖国能够强大起来的知识力量,他的名字叫做林俊德。
1938年3月,林俊德出生于福建闽南山乡永春县,林俊德出生于农村的家庭当中,家中的条件十分有限,他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就已经去世,他的母亲要独自一人拉扯大五个小孩,可是家境贫寒并没有阻挡林俊德求学的心,在新中国成立后,靠着助学金和奖学金,林俊德上完了中学与大学。他的大学毕业于浙江大学,刚进学校的时候,他身上仅有的是母校资助他的20元钱,脚上穿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草鞋。
毕业之后的林俊德被分配到国防科委下属研究所,1961年,单位派他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在原定进修两年结束之后,他又被派往马兰,马兰是什么地方?林俊德不知道,去马兰做什么?林俊德也不知道,但是他明白的是,祖国需要自己在哪里,自己就要往哪里冲。到了马兰,林俊德才知道自己和其他被祖国召唤的青年才俊一样,是来研究原子弹的,当时新中国才成立不久,要在国际上挺直腰杆,必须要有自己的核武器!林俊德义无反顾,接受了研制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压力自记仪的任务,并担任组长。
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压力自记仪有什么作用呢?在核武器爆炸实验当中,爆炸之后要测出爆炸属于化学性爆炸还是核爆炸,这个时候如果要工作人员去测量的话,不仅数据可能有偏差,而且对于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巨大的威胁。怎么做这个压力自记仪呢?林俊德作为组长,被要求在两年之内造出这个仪器,最终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和思考,从自行车和钟表当中汲取了灵感,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压力自记仪做出来了!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罗布泊一声巨响,第一朵蘑菇云在中国的土地上炸开了。这个时候的林俊德心中满是忐忑,自己带领的小组研究的压力自记仪是否能够记录下爆炸的数据?最终仪器记录下的数据证明了,此次爆炸是核爆炸而不是化学性爆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林俊德还有其他所有为了中国原子弹事业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这三年的舍生忘死没有白费。
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中国的核试验仍然在继续,这个时候林俊德主动提出说,他们这批研究人员还是应该继续留下来。就这样林俊德在这荒滩戈壁一呆就是52年,他参与了中国所有的45次核试验。直到他75岁,被确诊胆管癌,他仍然在研究着国家给他分发的保密项目,医生告诉他:“你的病情可能只剩下最后的一个月了。”他的回答也很简单:“让我工作。”
在得知病情之后,林俊德对家人说,我们搞核实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可是他的妻子除了默默流眼泪之外,也没有办法做些什么,在林俊德的生命还剩下最后几天的时候,他仍然在整理最后的文件,“c盘,c盘已经处理完了。剩下,剩下还有d盘”,这个时候他已经没办法点击鼠标了,助手一边默默流泪,一边帮助林老整理。2012年5月31日,林俊德离开了这个人世间,他死前最后一句话是:把我埋在马兰。埋在马兰,留在那他守了一辈子的地方。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