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里有小孩的人,估计都会陪他们看过《熊出没》这部动画片。里面的“光头强”应该不会陌生,身为伐木工经常伐木却交不上货。而大自然里有种动物被网友们誉为“动物界的光头强”——河狸。不知道有没有人见过这种“蠢萌”的动物,但它们的人生似乎比光头强的人生更有戏剧性一些,那就是自己啃树把自己砸死,这简直是活久见呀!

自然界天生的“水利工程师”、“土木建筑师”!

河狸(俗名beaver,学名Castor),属于啮齿目河狸科河狸属的一种半水栖哺乳动物,最早出现在20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也是啮齿目中体型第二大的物种(仅次于水豚)。目前河狸属中有两个种,分别为美洲河狸(Castor canadensis)、欧亚河狸(Castor fiber)。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部分国家,而我国境内有少量分布。

河狸体长一般在60―70厘米,最长可长到1米,体重在11—30公斤之间。从外观上看,河狸就像是一个超级plus版的大水耗子。也有一些人会在河狸和水獭之间傻傻分不清楚,但是一看尾巴就知道。水獭的尾巴是长条形的,而河狸的尾巴则是扁平的,犹如一个船桨。在游泳时可作为舵及推进器,时速可达7公里。

河狸的头骨非常坚固,而且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两对终身生长的大门牙(上下)。作为一种乐天派的素食动物,大门牙一直生长下去也不是办法呀,于是它们想到一个办法——啃树。靠着这两对上下大门牙,它们能在2小时内将一颗直径40cm树木咬断。

那这些被啃到的树不拿来做点啥似乎浪费了,后来它们将这些啃断的树木拿去给自己盖个房子和筑坝。结果啃树—盖房子—筑坝—啃树,成了它们一生的游戏……ps:河狸的牙齿後方有第二层嘴唇,可以避免在水中咀嚼或拖拉木头时溺水。

建豪华住宅,顺手弄个了护城河(河狸坝)!

在河狸的心中,巢穴是重中之重。在科学家看来,河狸巢穴的设计非常精妙,即使是放在人类文明中也足以让人感到惊叹。在河狸看来,巢穴的选址非常重要,必须要位于具有一定水深的水塘岸边。如果当地不存在这样条件,它们会硬生生地引河水造出这样的环境。

研究发现,河狸巢穴的建筑材料主要为树枝和泥土、碎石。它们会先在水塘附近找一块干爽的湿地,随后用树木、软泥、草、落叶和小树枝搞起地基。在没有蓝图、安全帽、重型机器的情况下(科学家认为河狸筑巢在大脑里应该有蓝图),靠着坚硬的牙齿,搭建了一个直径大约为2.5m、高1.5-3米之间的圆锥形巢穴。

从外面看,河狸的巢穴就是一堆横七竖八的木头。但如果你用三维立体图去看,会看到里面的情形会多么的复杂。水面上是一系列房间,如吃饭、睡觉、晾干室、繁殖等等均有专用小房间,还有逃生功能。而房顶会设计有通风气孔,以便排出二氧化碳和吸入新鲜空气。如果是一家四口的河狸,要想搭建如此豪华又冬暖夏凉的巢穴,一般需要数年时间。若是单身的河狸,那么功能则没有那么齐全。

而巢穴中一个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入口。河狸通常会在巢穴的下方预留多个向下开口的通道作为出入口,而为安全,入口一般设计在水面下。为了这个入口能够一直被水淹没,于是它们筑起了“河狸坝”。在一边修河坝的时候,它们要时不时返回巢穴观察情况。如果水深不足以淹没入口,那继续加高河坝;如果水位过高,则会拆解部分河坝。

这是一个长期又反复的过程。过程中为了方便运输木材,它们又挖泥开凿深水道,利用水流把木材屁漂流到建筑工地上。随着水道网络的不断延伸,林地慢慢变成了一片沼泽湿地环境,而湿地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是积极的。目前加拿大部分地区已有人驯养或者引导河狸修建河狸坝改善当地环境。

据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河狸坝是850米(相当于十分之一的三峡大坝),从1975年开始建造,而且还在持续变长,有望超过1000米。河狸:我只是为了盖个房子、顺便运送木材,没想那么多!

靠感觉啃树,自己啃树把自己砸死!

河狸为了建筑材料也是“伤亡惨重”。据生物学家观察,一只河狸每年咬断的树木约为400棵。只要在它们眼里能够用来筑巢的树木,它都可以啃断。但它们会出现这么一个问题,会被自己啃断的树木砸死。如我们人类在砍树的时候,通常会砍出合适的断口让树往想要的方向倒下。

而河狸不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它们啃树没有什么明显的选择策略,就像是在跟着自己感觉在转圈啃树。

这样带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河狸啃树是无法判断何时倒、朝哪个方向倒,而它们根部来不及跑开。因此会存在有河狸被自己啃的树砸死的情况。河狸:我太难了!!!

挪威生态学家拉尔斯·威尔森(Lars Wilsson)曾研究过河狸啃树死亡的现象,发现河狸被树木砸死的事故通常发生在8月-11月期间。因为这期间是它们修河坝的主要时段。不过这事故多发生在年轻河狸身上,以及事故地点多在远离河岸的林地内部。原因应该是生长在河边的树更容易向着河里倒,岸上啃树的河狸可以逃过一劫,而森林里的树木则没有这个倾向。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呀!

中国现存的唯一一种河狸——蒙新河狸!

河狸曾经历过一段黑暗的岁月。在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对河狸的香腺囊(河狸香)、尾巴(是一种美味佳肴、能激发男性的功能)、河狸毛毡帽(当时最贵的帽子)颇为追捧,导致欧洲分布的河狸几乎被捕杀灭绝。后来欧洲人登陆北美洲,北美河狸也遭到了大屠杀。到1900年前后,全球河狸数量减少到约1200只。不过保护措施执行后,目前河狸已从濒危变成了无危,全球数量接近百万只。

其实我国也生活着一种河狸,叫蒙新河狸,属于欧亚河狸的亚种。它们主要分布在乌伦古河及其上游的青格里河、布尔根河两岸,其中布尔根河最为集中。为了它们,我国再上世纪80年代建立了“布尔根河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时蒙新河狸仅剩38只。据去年蒙新河狸种群调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共有蒙新河狸家族162个,数量为500只左右,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为了保护蒙新河狸,我国“瞳之初自然保护协会”发起一个“河狸食堂”公益项目,邀请大家为河狸种植41万棵灌木柳树苗(河狸最主要食物是灌木柳),为河狸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繁衍环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关注下。(全知视角,自然、动物、科学。谢谢您的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