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显性收益——体现为银行通过信用卡获得的直接盈利,主要包括:利息收入,年费收入,商户回佣收入,取现费和惩罚性费用以及一些增值服务收入。客户买东西刷卡消费,商家要拿出交易额的一定比例分给银行,这也是信用卡收入的主要部分。

信用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即便自己没办过信用卡,那也一定见过别人刷卡消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疑问,虽然也用信用卡,但是每次都是准时还款,没有拖欠没有分期,应该有很多人跟自己一样,那这样,银行怎么靠信用卡获利呢?

银行信用卡最早出现于美国,富兰克林银行发行,在经历了短暂的起步期以后,这种创新的信用消费模式迅速风靡整个美国。中国最早的信用卡是1978年由中国银行代理某外资行发行的,此后若干年信用卡业务在国内一直发展比较缓慢,直到2003年中国银联成立。银联的成立使得清算和支付网络开始形成,银行卡的支付功能得以实现,直接推动了我国信用卡市场的飞速发展。自那以后,各大银行开始加大对信用卡业务的投入力度,竞相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信用卡中心、扩张营销队伍。

信用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显性收益,一是隐性收益。

显性收益——体现为银行通过信用卡获得的直接盈利,主要包括:利息收入,年费收入,商户回佣收入,取现费和惩罚性费用以及一些增值服务收入。

利息收入

简单来讲就是透支使用信用额度所支付的利息,这是信用卡收入的主要部分。信用卡还款的时候有两个选项,一是全额还款一是最低还款,如果你选择最低还款,那么针对剩余的未还款部分银行将收取高额的利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针对透支额度收取的利息率水平最高可达18%,远高于普通贷款利率。在美国,利息收入占信用卡总收入的比重高达70%,我国大概也就30-50%的水平。一是由于我们的消费习惯相对保守,大部分人还是习惯全额还款,不愿意透支额度;另外,美国的平均信用额度透支利息率也要大大高于中国的水平。

年费收入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你用我的卡,我每年向你收取一定费用意思一下。年费收入在2005年以前是一个占比很高的固定收入来源,曾达到信用卡收入的55%左右。但2005年以后随着竞争的加剧,各行开始纷纷推出首年免年费或者每年刷卡若干次就免年费的业务,这使得年费收入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刷卡回佣收入

客户买东西刷卡消费,商家要拿出交易额的一定比例分给银行,这也是信用卡收入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回佣通常是由发卡行、银联和收单行分享,曾长期处于7:1:2左右的水平。现在由于银行同业之间竞争激烈,使得商户的议价能力明显提高,导致回佣率下降明显。有机构调研,中国信用卡特约商户向发卡银行支付的手续费费率大约占交易额的0.7%-1.0%,大部分亚洲国家在1.5%—2%之间,发达国家普遍在2%以上。取现收入和惩罚性收入

前者是指去柜台或ATM机取现所支付的手续费,源于银行提倡刷卡消费和防范风险的目的;后者是指信用卡超额透支所支付的罚金,是银行为了弥补由于持卡人违约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损失。这两部分在信用卡收入中占比较小。

其他增值服务收入

比如持卡人购买商品进行分期付款所支付的费用,这个其实类似于将利息收入中间业务化,实质不变,但有利于扩大消费和控制风险。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显性收入大家或多或少都能了解一些,因为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但对银行来说那只是面上的收入,其实背后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东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