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到家中后,拿出书来一读,简直发现宝藏似的,欲罢不能,没想到薄薄的一本《了凡四训》,竟然把我一生的坎坷遭遇全都讲明白了,当时就有一种豁然开朗、大彻大悟的感觉,忽然之间,全都想通了,内心无比喜悦。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给我买了一本《诸葛亮》,挺厚的一本书,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本课外读物,当时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我的心情,真的是爱不释手,反复去读,差不多都能将这部书背下来了。

原标题:《了凡四训》——一部改变命运的奇书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趁此机会,末学也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了凡四训》。末学读过很多书,但只有这本书对我的意义最大,终身难忘,因为它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也新的起点。介绍这本书之前,有必要说说这前后的因缘。

我的童年,是八十年代,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甚至连电视都没有,一个村里有那么几台电视,都算是奢侈品了。家家户户都有的,就只有收音机了,那时候最爱听的就是小说,比如刘兰芳老师讲的《岳飞传》、《赵匡胤演义》,袁阔成老师讲的《三国演义》、《薛刚反唐》,田连元老师讲的《水浒传》、《杨家将》,单田芳老师讲的《隋唐演义》、《白眉大侠》等等。那时候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听小说,尤其是早上,时间很紧,七点一部,七点半一部,听的是津津有味,飘飘欲仙,听完小说,就赶紧往学校跑。

也就从那时候起,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然,那时候还不知道“传统文化”这个名词,但只是觉得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深奥有趣,非常有魅力。

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给我买了一本《诸葛亮》,挺厚的一本书,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本课外读物,当时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我的心情,真的是爱不释手,反复去读,差不多都能将这部书背下来了。

初中也读了很多课外书,虽然那时候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很流行,但我并不喜欢看。在上高一的时候,我用二姨给的十块钱,买了我人生的第一部小说——《红楼梦》。那是我心仪已久的名著,也是反复去读,每天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甚至还仿照《红楼梦》,以同学为原型,写了十几篇文章,给同学们看,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好玩的。可能是因为看书多的缘故吧,当时学校有一次作文比赛,我还得了一等奖。

高中时期也读了很多书,但都是跑书店里读了,因为买不起。那时候一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望着天空的星星,我就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人到底从哪里来?地球、太阳、星星、乃至整个宇宙,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谁创造的呢?我努力地在书中寻找答案,当时已看过《易经》、《老子》、《推背图》、《烧饼歌》、《人是外星人的试验品》等书,但很可惜,没有找到。

后来上了大学,学校有图书馆,就成了我每天必去的地方,每天在各种经典古籍的海洋中游走,简直如鱼得水,好不自在。可惜,我当时对宇宙人生的很多问题,还是没有找到答案,在对待人生命运的问题上,还是茫茫然,一无所知。

步入社会许多年后,终于有一天,机缘巧合,一次和家人朋友去寺庙游玩时,发现了《了凡四训》这本书,都是免费结缘的,我就拿了一本。回到家中后,拿出书来一读,简直发现宝藏似的,欲罢不能,没想到薄薄的一本《了凡四训》,竟然把我一生的坎坷遭遇全都讲明白了,当时就有一种豁然开朗、大彻大悟的感觉,忽然之间,全都想通了,内心无比喜悦。

末学少年时期,学习很好,成绩优异,但后来的遭遇却相当坎坷,有个同学常常说我“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没想到还真应验了。

首先说中考,当时我取得了全县新生第二名的成绩,基本所有的中专学校都可以录取,可是等录取通知书下来,却莫名其妙的是个师范学校。因为当时很能体会到农村的辛苦,那时候的老师,也都是半工半农的,所以最不喜欢的学校,就是师范类和农业类。后来一问班主任,原来学校没有跟我打招呼,竟然擅自给我们改了自愿,理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全县前十名的学生,要去上师范,毕业后充实县里教育资源。

父亲望子成龙心切,我很能体会,他当然很不高兴,不同意上师范,于是我就上了高中。那时候的高中很少人上,上中专就可以分配个好工作,谁还上高中呀,大多都是考不上中专的才去,所以学校还给我免了三年学费。

很遗憾,上高中后开始神经衰弱,经常失眠,白天无精打采,头昏脑胀,也无心学习,每天下课后就去街边下象棋。当时经常感叹自己是“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虽然离清华北大的目标已经相去甚远,索性还考上了一所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也就是现在的石家庄铁道大学,但不是公费,是乙类自费生,一年要四千学费。

后来因为家庭变故,交不起学费了,我也不忍心让父母四处借债,再给二老增加负担,大学仅仅上了一年,我就退学了。

那年18岁的我,来到社会上,开始到处打工,四处流浪。后来相继做过歌厅、桑拿、饭店的服务生,端过盘子洗过碗,也做过苦力,去过工地,摆过地摊,做过各种直销员、业务员,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就是《流浪歌》。

当时也曾怨天尤人过,也曾心灰意冷过,前途渺茫,不知所终,终日随波逐流,随运流转,就如大海里的一叶浮萍,随风飘荡。直到读了《了凡四训》后,才豁然开朗,如梦方醒。

作者了凡先生,少年时期遇到一位孔先生,是北宋易学家邵康节的传人。了凡先生被这位孔先生算定一生命运,丝毫不差,从此就坚信“荣辱生死,皆有定数。既要妄想,亦无可妄想”。所以他就淡然无求了,反正人生命运都是定数,想也没有用,还不如不想。

后来了凡先生到南京栖霞山云游,遇到云谷禅师,经云谷禅师一番点拨,终于大梦方醒,开始立命改过。“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日日知非,时时改过”,了凡先生从此不再被命运所束缚,孔先生再也算不准他的命运了。

尤其是其中的这两句话:“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这是重点,永远都不会忘记,人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自己感召而来的,我们的一切人生遭遇,都和自己的心念言行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末学对照书中所讲,也反省了自己多年来犯下的各种过失,发现所有的遭遇和命运,完全都是自己造成的,与别人无关。所以也发心向了凡先生学习,改过修善,创造命运,同时也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在那一年,末学皈依了佛门,开始成为一名佛弟子,走向崭新的人生之路,通过读经听经,终于把少年时期所有的关于宇宙人生的疑惑,全部一一解开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