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7年12月20日,中国大陆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二简字”中,“萧”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字,从而很多萧姓人口被改为肖姓。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管理司回复称,由于“肖”和“萧”均为现行规范汉字,不存在简繁关系,改变姓氏用字涉及户籍、邮政、银行、教育等诸多领域,建议按照“名从主人”的原则,希望变更的按照户籍管理的相关规定申请,不希望的予以保留。

,形声字。从艸,从肃,肃亦声。“肃”本义为“千针万孔”,转义为“孔眼密布”。“艹”与“肃”联合起来表示“一种叶子正面密布小凹点、背面密布绒毛的植物”。本义:一种叶子正反面像刺绣作品的草本植物。《说文解字》:萧,艾蒿也。后成为逾越几千年的古老姓氏(萧氏源流见后文链接)。

“肖”姓在金文中一般直接释读为“赵”,即曾是“趙”姓的一种写法。《万姓统谱》中肖姓列于“去声·十八啸”,即读作“Xiào”,《氏族略》中归为去声,也为“Xiào”。

古代,“肖”作为一个姓氏,姓氏典籍中少有记载,最早为明代万历年间凌迪知的《万姓统谱》卷103:“肖:汉,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俱陈留人,见《印薮》)。明,肖靖,襄城人,宣德中解元。”。《辽史》中有女巫名为“肖古”,“肖”是否为其姓氏不详。清代《氏族略》中有“肖氏:肖雅奇,镶黄旗汉军,任三等护卫”的记载。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录有“肖姓”,但其所列举的肖乃台其实是名字而非姓氏。

2007年台湾的內政部戶政司出版的《全國姓氏要覽》中“肖”姓也被标音为“ㄒㄧㄠˋ”,即“啸”音。《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中“Xiāo”和“Xiào”两音均有收录,并称“Xiāo”(萧)音的为常见姓氏,“Xiào”(肖)音的为罕见姓氏。

清代开始,北方民间开始有将“萧姓”写作“肖”的,读音与“萧”相同。《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把“萧”用俗写“肖”代替,后来(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没有采用。当时上海《文艺报》副总编辑萧乾,报纸将他名字印作“肖干”。据说他很不满,批评简化字,因此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

1977年12月20日,中国大陆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二简字”中,“萧”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字,从而很多萧姓人口被改为肖姓。1986年,二简字被废除,但改为肖姓的萧姓族人大多并未恢复原姓。

根据《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引用《中国人的姓名》记载,佤族肖姓由“希奈”而改,分布于云南沧源、澜沧等地方;普米族肖姓则出自“巴落瓦支”氏。

韩国肖姓本贯“济州肖氏”的始祖为元朝时期到济州岛定居的汉人肖古道(초고도),肖古道的先辈原为赵姓,在肖古道的十数代前改姓肖。

根据中国大陆政府关于户籍的相关规定,改名纠错要以户籍历史档案、户口本、土地证等纸质原始档案为主,只有宗谱证明、祖先牌位、祖坟碑文等均不足以作为证明;而在1990年代,户籍历史档案都由乡镇政府负责保管,因此有些档案出现了缺失、遗漏等现象,很多希望改回萧姓的人无法提供户籍部门要求的相关资料。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管理司回复称,由于“肖”和“萧”均为现行规范汉字,不存在简繁关系,改变姓氏用字涉及户籍、邮政、银行、教育等诸多领域,建议按照“名从主人”的原则,希望变更的按照户籍管理的相关规定申请,不希望的予以保留。

近年来,由于各地萧氏宗亲会的活动,“纠肖复萧”成功的案例屡有报道,但也有很多人因为更改手续复杂,放弃更改。各地公安部门对于“纠肖复萧”的态度则是不提倡也不反对,提出申请的才可能更改,但各地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

以下收集萧姓的各种写法和拼音方法,供大家参阅指导!

世界各地萧姓的拼音写法收集如下:

越南国语字

Tiêu

韩语:

中国大陆汉语拼音

Xiāo

台湾威妥玛式罗马拼音

Hsiao

香港港府粵拼/香港教院式

Shiu/Siu/Siew

澳门葡語音

Sio

马来西亚/印尼

Seow/Siew/Siau/Siaw/Sew/Siu/Seu

美国/加拿大

Siow/Show/Hsiao

蘭陵经典,源远流长;复萧纠肖吾辈荣光蘭陵會”(ID:lanlinghall)最新资讯,公号任何图文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欢迎加微信18071129466获邀加入“蘭陵會”or“蘭陵會舘”微信群,Fb:萧君。公众号管理员均为萧氏志愿者,欢迎转发、赐稿及指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