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挖祖坟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今天全力赶头条,之前因为补写在出书稿,耽误了不少时间,好几天没有更新“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今天多更新几篇。

再聊回盗墓。

盗墓史上荒唐事:皇帝派人纵使当地老百姓盗墓挖人家祖坟

我前面头条号说过三国时吴主吴权盗墓事迹,也许是祖传吧,后面皇帝或多或少也干过挖坟掘墓的事,比如孙皓。

孙皓是吴国的第四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皇帝,所以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中称为“吴末主”。

与开国皇帝孙权相比,孙皓的能耐差得老远了,本来皇帝没他的事,是权臣濮阳兴搞的鬼。

其前任皇帝孙休,永安七年(公元 264年)七月临死时,虽然口不能言,但心里是相当明白的,他拉着丞相濮阳兴的手,临终托孤,希望好好扶持一把太子孙(wān)。

盗墓史上荒唐事:皇帝派人纵使当地老百姓盗墓挖人家祖坟

孙休死后,还是孩子的孙(wān)继位。结果左典军万彧素来与乌程侯孙鰑勾结,劝濮阳兴、张布废黜孙(wān),迎立孙皓。濮阳兴一时得势,但没有好报,孙皓当了皇帝后不久,便乘上朝时逮捕了“恩人”濮阳兴、张布。接着干的事情更绝情,在流放广州半途中,将他们追杀,并灭三族。

孙皓治国不行,但治人很有一手,后来把孙(wān)也杀了。

盗墓史上荒唐事:皇帝派人纵使当地老百姓盗墓挖人家祖坟

孙皓当皇帝在公元264年,已23岁。这个年龄床上精力旺盛,孙皓迷恋嫔妃,在后宫乱搞。而且,他还特别迷信,对风水啊、王气啊什么的格外在意,故史家称他是荒淫之君。

孙浩盗墓是出于风水的需要而发生的,与始主孙权为贪财寻宝,性质完全不同。

盗墓史上荒唐事:皇帝派人纵使当地老百姓盗墓挖人家祖坟

孙皓当皇帝的第二年,即公元265年,地处都城东郊钟山之阳的蒋陵(孙权墓)上喜降甘露,有拍马屁的大臣告诉孙皓,这可是好兆头,是祖宗有德,显灵了。孙皓信以为真,将年号“元兴”改为“甘露”。

孙皓当了16年皇帝,年号用了8个,比孙权的6个还多了两个。他这样做,就是希望通过更换年号,给孙吴带来好运气。事实上是,年号越换越多,吴国的光景却越来越差。

盗墓史上荒唐事:皇帝派人纵使当地老百姓盗墓挖人家祖坟

就在甘露元年,孙皓做出了一个决定——迁都。

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到武昌(今湖北鄂州)。武昌是孙权称帝的地方,是最早的孙吴国都城。但诸葛亮说过,武昌的风水没有建业好,建业是帝王之宅。

但孙皓以建业已没有王气,执意迁都。

盗墓史上荒唐事:皇帝派人纵使当地老百姓盗墓挖人家祖坟

(吴国筑石头城遗址)

孙皓是甘露元年十一月迁都的。在迁都前,孙皓做了两件在当时影响很大的事情,一是在七月份“杀妻”,他在宫苑里,把自己的皇后朱氏杀了。一是派术士“望气”,发现荆州有“王气”,但这股王气可不姓“孙”,而是他姓。

于是孙皓秘密派出自己的特使到荆州,纵使当地老百姓盗墓,把包括大臣在内的、当地有地位有名望人家的祖坟全给挖了。觉得还不彻底,又将荆州附近好端端的山冈乱凿一通,说是“厌胜”,十分荒唐。

盗墓史上荒唐事:皇帝派人纵使当地老百姓盗墓挖人家祖坟

(现代毁掉的古墓)

荆地的大户人家敢怒而不敢言,这是皇帝让挖的,谁敢抗议!

此事见于《三国志·吴书·孙皓传》(卷四十八)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业宫不利,故皓徙武昌,遣使者发民掘荆州界大臣名家冢与山冈连者以厌之。”

虽然挖坟盗墓,把荆州附近的阴宅破坏了,但孙皓在武昌的龙椅上并没有做稳,不久回迁建业。

盗墓史上荒唐事:皇帝派人纵使当地老百姓盗墓挖人家祖坟

而回迁建业前又有故事。

据《建康实录》(卷四)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冬十月,永安山民施但带头造反。劫持了孙皓的庶弟、永安侯孙谦离开乌程,又去盗抢孙和陵墓,抢走陵殿上的鼓吹曲盖,往建业这边打来。

孙皓听说施但谋反,认为之前迁都是对的,应验了“建业宫不利”的谶语。他派出几百人到建业,杀了施但的家人,说是要以荆州的王气破扬州贼(指施但一伙),但最后是成了亡国之君。

盗墓史上荒唐事:皇帝派人纵使当地老百姓盗墓挖人家祖坟

(吴主孙权画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