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购物成瘾的人最好使用现金消费,避免使用信用卡或其他可以透支的消费方式,这样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消费额度,有利于对购买行为进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强迫性购物”症状严重、引发冲动控制障碍的人,还容易出现情绪过分高涨、躁狂倾向等,需要精神心理方面的专业检查。

每年的“双十一”都是购物者的狂欢节。网络购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一部分人购物成瘾的现象。

这些忍不住冲动消费的“剁手党”,因为平时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等原因,会放纵自己通过“买买买”的过程来宣泄情绪,不买就会感觉心里十分落空,但买完又会后悔,有强烈的负罪感。它属于现代“都市病”的一种,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强迫性购物”。

双11来了,你又“剁手”了吗?购物上瘾是病吗?

什么是“强迫性购物”

强迫性购物指由不可抗拒、无法控制的冲动,引发过度的、价格高昂的购物,并在购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这种失控的购物行为不仅可能带来经济负担、影响自己与家人、朋友的关系,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病态性购物症虽然尚未被列入精神类疾病中,但在心理学上属于冲动控制疾病的范畴,严重者还可能合并其他与冲动控制有关的问题,比如暴食、忧郁、药物滥用等,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造成严重损害。

购物成瘾的原因

强迫性购物者会混淆需求和欲望的区别,错误地认为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也都是自己“需要”的。

同时,“购物狂”通常存在低自尊,孤独,焦虑,抑郁,完美主义,过分在意自我形象等心理状态,如果遭遇外界打击时负面情绪无法排解,就可能通过成瘾性的购物去宣泄压力、寻求安慰。

2015年一项涉及3.2万人的研究指出:强迫性购物行为的患“病”率大约在5%左右,20岁前后的年轻人和女性是强迫性购物行为的高发人群。

为什么女性高发强迫性购物呢?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内有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叫做血清素,能够影响人的胃口、内驱力和情绪,女性血清素受体较男性更多,制造的血清素总量又不足,因此往往需要借助购物等外部刺激来感到快乐。也是因此,女性对于美食、甜点的欲望更高,抑郁症也更为高发。

双11来了,你又“剁手”了吗?购物上瘾是病吗?

购物成瘾的征兆

如果担心自己陷入购物成瘾,你可以考虑以下问题,进行判断:

1.你是否在没有思考自己要买什么、为什么要买的情况下,就购买了不需要的东西?

2.花钱的时候,你是否没有思考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3.你是否习惯将购物当成缓解压力或者奖励自己的一种方式?

4.一想到朋友拥有某样商品,你是否也止不住想要购买?

5.每次工资发到手后,你是否都控制不了想花钱的冲动?

6.你买的很多东西是否都囤在家中吃灰,一次都没有用过?

7.你是否会隐藏起自己买的东西和小票,在自己的真实花销上撒谎?

8.你是否每次买完都会很后悔,但下一次还是会买,停不下来?

如果你拥有其中三种以上的征兆,那么就要警惕了,要改善自己的购物习惯,控制和调节不必要的购物行为了。

如何改善购物成瘾

养成记账习惯,有计划地购物

平时应该养成记账的习惯,尤其是坚持记录大件商品或大笔消费的支出金额,减少盲目支出。

购物之前要做出计划,只列出自己需要的物品,不在清单上的物品不要冲动购买。

控制情绪,冷静思考

在每一笔购物下单之前,先等待20分钟。冷静地思考并问自己:我需要吗?它的品质达标吗?放在家里会吃灰吗?买了它下个月会吃土吗?思考清楚再决定是否购买。

尤其不要在很饿、很渴、非常疲倦或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购物,因为这时候做出的决定往往是不理智的。

多用现金消费,少用信用卡

购物成瘾的人最好使用现金消费,避免使用信用卡或其他可以透支的消费方式,这样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消费额度,有利于对购买行为进行控制。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不要把购物当作消遣,要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把自己的注意力从购物上转移开。比如约朋友聊天喝茶,看电影,健身锻炼,出门散心等,减少上网时间。

双11来了,你又“剁手”了吗?购物上瘾是病吗?

Tips:

需要注意的是,“强迫性购物”症状严重、引发冲动控制障碍的人,还容易出现情绪过分高涨、躁狂倾向等,需要精神心理方面的专业检查。如果病情与焦虑情绪有关,应当遵医嘱服用抗焦虑药物;如果病情与性格有关,则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和心理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