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11月9日电 (孙宏瑗)山东大学第十四届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9日在济南举行。来自山东、浙江等19省的120余所中学的校长、专家围绕“如何做好从中学到大学的教育衔接”“如何打通高中和大学间的人才培养体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认为,高校应接好中学的接力棒。 孙宏瑗 摄

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张志勇认为,中国的高中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00后”已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质,用“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既无法有效鉴定和区分学生的学业水平,也不利于学生的差别化、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过去,在高中和大学之间,只有学生的‘分数’作为衔接。”张志勇说,将来,中学与高校应做好学生学习兴趣、专业学习基础、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联结。

“由高校确定选考科目,是保障人才培养在学段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张志勇说,高校可根据各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等,科学设定选考科目。考生可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选考科目。

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山东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张志勇认为,由高校确定选考科目,是保障人才培养在学段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 孙宏瑗 摄

“高校应接好中学的接力棒。”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介绍说,该校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拔尖学生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不断提升学校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水平,将来会继续打造高校与中学之间开放式的合作平台、共享式的实践平台,搭建研究型的交流平台。

山东省实验中学副校长林宝磊介绍,该校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编制“走班”方案,做好中学与大学的课程衔接。 孙宏瑗 摄

“学校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山东省实验中学副校长林宝磊介绍,该校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编制“走班”方案,做好中学与大学的课程衔接。除了基础学业课程,该校还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学业体验课程、融合拓展课程等,多方面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杭州学军中学校长冯定应表示,高开改革后,要防止学生因为选择过多,压力变大、负担加重等问题。 孙宏瑗 摄

“高考改革之后,学生的选择变多了。学校还设置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课程,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等。”杭州学军中学校长冯定应表示,要防止学生因为选择过多,压力变大、负担加重等问题。冯定应认为,高考改革之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如何安排、教师的数量是否足够、教学是否会支离破碎等问题亟待破解。(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