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我们每个人看待人和事的时候,能多一点耐心去反思、去分辨,那么偏见就不会产生,我们自己承受偏见的几率也会越来越低。当我们试着去了解“他们”,去寻找彼此之间的共同点时,我们就会放下偏见,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

体育老师不能当班主任: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别在了解之前妄作判断

01 偏见无处不在

今天#体育老师能不能当班主任#上了热搜。起因是杭州一位中学体育老师主动申请当班主任,却遭到无数家长的质疑。原因是,班主任应该是学科老师,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对此,网友们的意见基本一面倒:

“支持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也支持非学科老师当班主任。”

“班主任不一定要会教书啊,班主任更应该具有管理能力。”

“只有体育老师能镇住那群猴子们。”

“体育老师不偏向某一门课,所以都很重视。月考完必谈心,分析成绩与心态,还要求跑步锻炼,体质也能跟上,还会与学生一起打篮球,关系很好。”

“我们的班主任就是体育老师啊,班级无论学科成绩还是体育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

“体育老师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和意志力,还能抽出更多时间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和监督课业学习。”

“我们体育老师是班主任,抽空就给我们听写英语单词,回答数学问题,督促我们学习。”

“我认为体育老师更适合当班主任,特别是上了高三,班主任老师基本就是全职奶妈。”

……

对于网友的评论,深表认同。

毕竟,班主任的职责是管理班级、沟通家长学生、对接各学科老师,只要是有责任心、有能力的老师都可以胜任,更何况体育老师相比学科老师来说,课业负担更少,能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做好班主任这件事。所以,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的品格、责任心和能力。

所以,家长们的担忧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偏见。只是看到了体育老师教授的学科,就判定体育老师一定不学无术,不能对孩子的课业成长带来帮助。这就好比我们看见五大三粗的汉子,就觉得是坏人,看见阳光帅气的斯文人,就觉的是好人一样肤浅。

体育老师不能当班主任: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别在了解之前妄作判断

尽管如此,我们却又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偏见却无处不在。

比如今天同上热搜的另一个话题#职场女性敢不敢怀孕#,就是赤裸裸的性别偏见。连才华与美貌兼具的Papi酱都表示:“现在确实有很多职场女性是不敢怀孕的,因为一旦怀孕,就可能失去了一切。”

她甚至举了两个自己身边的例子来佐证:

一个银行经理,怀孕七个月仍然满世界飞,还跟领导说:“你放心,我生产前一刻,只要我还清醒,你发的每一条信息我都会回。”意思就是你不要换掉我;

一个公司CEO,在进产房的前一刻,还在开视频会议。

她们为什么要如此拼命,因为一旦你安心去生孩子,你的工作就可能被别人接替,等你回来,以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在评论区,大部分网友都表示,会在生产的前几天或者当天才会请假离岗,甚至有网友表示生完孩子一周就回去上班了。

可即便女人们如此努力拼命,还是逃不过面试时被HR问:

“有男朋友没?”

“结婚没?”

“生孩子没?”

“生二胎吗?”

甚至有的公司直接说:

“我们不招女生。”

“你仔细考虑考虑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你,这份职业可能会打乱你们小女生未来三五年的计划。”

还有的公司在提岗考核时,先考虑你有没有生娃;裁员时,先考虑你是不是孕产期女员工。

这些潜藏在我们心中的偏见无处不在,甚至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比如地域黑、城乡偏见、外貌偏见、学历偏见、职业偏见、婚姻偏见……

体育老师不能当班主任: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别在了解之前妄作判断

02 偏见无根无据,却潜藏在每个人心中,伤害我们彼此

偏见是一种缺乏客观依据、刻板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和态度,是对某一团体或个人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态度。偏见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情理。

安·比尔斯说:“偏见是一种飘忽不定、无根无据的观念。”就好像透过凹凸镜或有色眼镜来看东西,看到的已经不是事物本来的面貌。

虽然我们害怕偏见,对偏见保持否定的态度,但我们每个人心中却或多或少都有着不同的偏见。

这些偏见有可能来自我们的社会学习,也有可能来自我们的认知局限,甚至是我们的个人喜好经历或者是某些统计数据。而这些偏见,扭曲着我们彼此的认知,更有不少人深受偏见的伤害,不管是偏见者还是被偏见者。

比如关于败走麦城时,如果刘封能及时发兵救援,关羽父子就不至于丧命。可就是因为关羽对刘封庶子身份的偏见,导致刘封拒不发兵。

又比如《哪吒之魔童现世》中,哪吒因为魔珠的身份深受大家孤立和敌对,让他极度失落、自尊心受伤,甚至自嘲:“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而他为了引起人们关注,也只好以人们期望的方式来恶作剧,所幸他虽身为魔珠却在父母的教养下本性善良,最终拯救一方。

偏见归根结底就是我们认知的狭隘,而这种狭隘来源于我们思维的惰性,让我们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归因,而不屑于思索事物背后的真相。

体育老师不能当班主任: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别在了解之前妄作判断

03 如何对抗偏见?

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哪吒最后付出生命,与敖丙一起对抗天劫,才破除了偏见,换来了敬意。他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同样,我们也不能被无知的偏见主宰,我们要勇于对抗偏见,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1、跳出思维框架,换个角度看问题

伏尔泰说:“偏见是缺乏判断的意见。”

当我们的思维里混入了偏见,偏见就会主动搜集相关的佐证,放大我们对偏见的认知,控制我们的思维,让我们误以为那就是真相,把我们变成提线木偶。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人和事物。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心平气和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本源,尽可能地还原真相,跳出思维的固化、刻板印象,让自己尽量客观公正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对待我们自己。

2、及时交流,增进了解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别在了解之前妄作判断。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增加接触、促进合作、建立友谊能够有效克服偏见。

当我们试着去了解“他们”,去寻找彼此之间的共同点时,我们就会放下偏见,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正是我们彼此之前的种种差异,让我们只通过自己的世界看问题,而对他人的世界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最终差异导致我们彼此间的不认同。

《了不起的盖茨比》有一句话:

“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要知道,可能对方并没有你那么优厚的条件。”

所以,当我们产生偏见时,我们应该及时冷静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哪怕是多了解一下“他们”的背景和现状,这样就能抹掉我们心中的刻板印象,对他人产生多一些的同理心,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知。

3、放下偏见,学会尊重

《绿皮书》中才华横溢、遵纪守法、礼貌优雅的黑人音乐家处处受人歧视,而性格粗暴、举止粗野的白人司机却受到人们的礼遇。两人一开始也彼此瞧不上,而最后当他们变成朋友时,才学会了彼此尊重。

我们一生都会被自己的固有观念所困,很难及时去改变,所以我们注定一生都会和偏见抗争,来自别人的,来自自己的。但如果我们怀着对未知的敬畏,放开心胸,愿意给予我们不了解的人基本的尊重,愿意承认他人的优点,愿意欣赏世界或他人的不同,我们就会收获来自他人或世界不一样的礼貌反馈,从而改变我们的认知,也获得他人的尊重。

体育老师不能当班主任: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别在了解之前妄作判断

最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对待流入它怀抱的每一滴水都一视同仁,所以才能有如此广袤的壮阔。同样,如果我们始终保持谦逊之心、敬畏之心、好奇之心,我们就能免于无知带来的偏见。

如果我们每个人看待人和事的时候,能多一点耐心去反思、去分辨,那么偏见就不会产生,我们自己承受偏见的几率也会越来越低。像网络暴力致死、舆论致死、偏见杀人的现象,也会变得越来越少。

为了不让我们自己在某一天成为偏见的牺牲品,我们必须对抗偏见,从现在做起。


青蛙依诺,一个想要成为文青的中年大婶,曾经靠写干巴的产品卖点为生,如今拾笔从文,希望写出一片自己的小天地。

依诺欢迎您的关注,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