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比造字数量的话,仓颉造了28个字,而武则天造了18个字,显然武则天略输一筹。武则天的造字技术。

在中国的皇帝历史上,武则天是唯一的女皇帝。十四岁奉诏入宫、六十七岁即位、八十二岁寿终,她不仅是开国皇帝,又是一位亡国皇帝,虽然政绩卓越,却备受后世争议。武则天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亦是被《全唐诗》收录46首诗的大诗人。除此之外,武则天书法造诣亦非同一般,之所以其书法史料记载非常稀疏,或因是被她的政绩与权位所掩之故。(本文作者:语默,号不知先生,字以少。)

武则天的书法:承继“二王”传统

若论其书法脉络,当属“二王”一脉。传于后世的《唐摹万岁通天帖》,即得力于她对书法的重视,方能将“王氏一门二十八人法帖”流传至今。启功先生曾对此帖的历史有过详述。由武则天摹写的《万岁通天帖》墨迹本,在书法史上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

她的飞白书与行草书造诣颇深,其臣子曾评其书法:“冠六文而首出,掩八体而孤骞……钟繇竭力而难比,伯英绝筋而不逮。则知乃神乃圣,包众智而同归;多才多艺,总群芳而兼善。”无论是洛阳《升仙太子碑》,还是西安的《荐福寺题额》,以及福州的《崇福寺题额》,以及藏在深宫中的墨迹《夜宴诗》,都能从遒劲多姿、婉转流畅的形貌中,观摩到其书法的内在神韵。《宣和书谱》称:“(武则天)行书骎骎稍能有丈夫胜气”。

《升仙太子碑》存于河南省偃师缑山仙君庙,碑文33行,每行66字。由武则天于圣历二年(699年)书丹,碑文虽是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的故事,实际目的则是为了宣扬武周的盛世。碑文书迹介于行书与草书之间,类似于有隶书形貌的章草风格。碑额“升仙太子碑”为“飞白体”,明赵涵在《石墨镌华》赞曰:“碑首升仙太子之碑六个大字,飞白书,作鸟形,亦佳。飞白书久不传于世,此其仅存者耳”。其碑阴刻有武则天76岁所作的诗文《游仙篇》,并由瘦金体之祖薛曜书丹,亦有薛稷、钟绍京等大书法家的题名。启功先生对《升仙太子碑》极为重视,并在其《论诗绝句》中注称:“草字书碑,前所未有”。

武则天的造字技术?抑或改字技术?

论造字技术谁最牛?第一个是“造字圣人”仓颉,第二个便是“造字女皇”武则天,到底是怎么个牛法?请听我娓娓道来。如果比造字数量的话,仓颉造了28个字,而武则天造了18个字,显然武则天略输一筹。仓颉造的28个字分别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实际上这是宋代《淳化阁帖》翻译后的文字,而原本的28个字只能算是28个符号。而武则天造的18个字,分别为:“天、地、日、月、星、君、臣、人、载、年、正、证、生、圣、初、照、国、授”,目前这18个字改造后的“样貌”已废除,仅有她的名字“曌”还能查询到。其实严格上讲武则天的“造字”,应该属于“改字”范畴,即一种为统治为目的的“改字”谋略。据史料记载,当时臣子的奏章与书契,都必须用她所造的字行文。如“忠”字上面加一横,就是“臣”字。

武则天的诗文才华

关于武则天的诗文作品,主要有《垂拱集》、《金轮集》、《臣轨》等。《唐大诏令集》收有12篇,《全唐文》载文66篇,《全唐诗》存诗46首。依据诗文创作时间可分为尼姑时期、皇后时期、帝王时期三个阶段;按照诗文创作主题可分为爱情诗、山水诗、颂诗三类。

(本文作者:语默,号不知先生,字以少。诗人、思想者、书画篆刻研习者,著《语默文集》。代表作《世界就在这里》、《思想末世论》、《道德黑洞》、《未来历史》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