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岩古镇最值得观光的的方都在通票景点里,龙泉寺、状元故居、慈云寺、迎祥寺、万寿宫、文昌阁都很有特点。赵以烔状元故居最大的特色是结构不对称,首先是大门没有开在中轴线上,院内一些房子也不在四方形直线上,乍看起来有一点点歪,刚开始还以为相机没拿好,导致地面水平线出问题,后来才知道现实中就是不对称的。

回味那溪山里,离风景最近的地方!

打卡网红景点—夜郎谷

听说过夜郎国吗?没有?那听说过“夜郎自大”吗?这个成语出自一个汉朝故事。

说当时西南有个小国叫“夜郎”,国土面积放在大中华版图上显得很小,不过这个小国却是周边最大的国家,因为国君从来没有出过国,便认为夜郎国是全天下最大的,就连汉朝使者来访时,夜郎国君都敢说出“汉朝和夜郎国相比,哪个更大?”的无知话语。

现实中,“夜郎自大”比喻一个人无知、骄傲、自大、自负,不知天高地厚。

夜郎自大是一个贬义词,在现实中经常被使用。对此,贵阳的朋友表示很无幸,他们认为“夜郎自大”只是古代文学家的一句戏言,真正的夜郎古国并不是这个样子。

初冬时节,我们一行人作为游客来到了贵阳花溪夜郎谷喀斯特生态园,准备一探“夜郎”的秘密。

这是一座天马行空,且有点奇怪的“石头城”,它建于小山头和森林里,除了一些欧式建筑,充斥在各个角落的是各种用石头砌成的人和木马,在景区里行走,似有万千只眼睛紧盯着你看。

夜郎谷的建造者是一个老头,准确来讲是一位老先生。他是著名旅美雕塑家宋培伦,有着非常高的艺术造诣,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放弃城市里的生活,跑到现贵安新区附近的荒山野岭,发现这里有很多天然石头,于是突发奇想地想用这些石头建造一座城堡。

建城是个大工程,这个没有巨额外来资金投入的梦想工程足足花了二十年,宋先生也从中年人变成了老年人。

据当地朋友讲,宋培伦最初萌发建造夜郎谷的想法,只是把它当作自己的花园,没想到建成后引来各方的关注,慢慢地变成网红打卡点。

现在的夜郎谷是个开放性景区,门票二十元,固定时间还有表演,这个价格,对于门票经济火爆的当下来讲,确实很人性化。

穿过树林和小径,眼前看到的画面让人感到震撼,但见对面耸立着一座小山,从山下到山上布满各种石头砌成的柱子,上面用石块砌出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牙齿和嘴唇等。

这些石头人的大小、形态各不一样,石头人旁边的地面和石墙了生长着各种绿草和苔藓。

在小山头的顶端还有类似烽火台、城门之类的建筑。

山头前面是一条浮满绿藻的小河,河对面的平地上也是石头人。

这些石头人看起来既有点卡通,又有点怪异,白天的时候感觉挺新奇的,也是个拍照的好地方,晚上的时候想必会有一点点心怵。

艺术从来都是没有界限的,从这片天马行空的石头建筑群里,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往往不尽相同。

之前看过一个采访,有人问宋培伦先生,为什么要花二十年漫长时间建造这样一座石头城堡,老先生的回答非常简单就是做着玩的。

外人的猜想通常很复杂,但是当事人想的就是这么简单。

建造夜郎谷最大的难度是“一个人的坚持”,而且坚持了二十年,这两个要点已经足够勾起世人的好奇,BBC还专程报道过这个事件呢。

1996年,宋培伦辞掉了大学工作,租了三百亩荒地,带领附近几十位村民,开始了石头城的创作。夜郎谷的创作内容融入了他对古夜郎国的想象和其他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宋先生在没有水电的地方一住就是两个月,砍柴、生火、做饭、喝雪水,吃野味,过着俗世之外的生活,既像一位独居侠,又像一个隐者,勘察地形成为唯一的主题。

只要非大雪、大雨等极端天气,夜郎谷在固定时间内都有演出呈现,核心节目是傩戏,这个地方戏主要流行于贵州铜仁一带,用方言演唱,因此在表演之初,主持人通常会做简单的背景介绍。

夜郎谷的风物不能简单地用“美丽”两个字来形容,它背后隐藏的故事和内涵,比表面看到的更加动人。

住在环境优雅的溪山里

出门旅行,选择一家地理位置优越、硬件及服务俱佳的酒店非常重要。以前到贵阳出差或度假,总是住在市区,虽然很繁华,但感觉自己只是一个过客,就我个人来说,越来越喜欢选择一家好酒店,在相对休闲的生活节奏里感受岁月静好。

酒店的大堂宽敞明亮,设计上融入很多贵州当地的民族特色。

设计师精挑“禅”、“留白”、“侘寂”等简约设计元素,非常巧妙地还原了400年前徐霞客乍到黔城时之所见,营造出安详、自然、质朴的环境及气氛。

酒店的519楼为客户区域,每层设有14间湖景客房和2间湖景套房,这次选择入住的是溪山套房,落地玻璃窗外是花溪湖的旖旎风光,窗帘共有两层,每晚睡觉前,我喜欢不关大窗帘,每天早上从阳光中醒来。

房间设有迷你吧、保险箱,提供国内外长途电话服务,另外还提供洗衣服务和送餐服务,入住的第一天晚上因为舟车劳顿,有点疲累便启用了送餐服务,工作人员非常友好、尽责,让人感动。

餐厅的装修简约大气,入口处的壁画、花卉、灯饰和其他摆饰洋溢着

餐厅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设计感,这种设计感和谐、自然,完全没有刻意的痕迹,在这种环境下就餐非常舒服。

自助餐厅突出粤菜主题,甜点、西点也很不错。

酒店特地聘请了粤菜制作团队,难怪菜品这么地道。

海鲜都是全球直采,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度。在贵阳也能吃到地道的海鲜,惊喜!

日式料理品类繁多,各种刺身和寿司是我的最爱。

粤式的卤味和烧鹅口味很棒,高级酒店对品质的把控确实比一般餐厅好得多。

除了海鲜和日料,餐厅还有粉面区、西点区、饮料区等区域。

烤羊排、炸脆虾等美食都很不错,选择空间很大。

近期吃过不少西点,溪山里自助餐厅的西点是最让我满意的,首先是甜度适中,口感颇有层次感,形状设计也很特别。

不同口味的西点被设计成心形、小蜜蜂、草莓、小猪等等形状,非常可爱,看起来就像艺术品。

餐厅提供多达十种口味以上的冰淇淋,个人最喜欢的是草莓味、抹茶味和香芋味。

百货超市货物品类丰富,一次性采购很方便。

深海市集依托强大的供应链,海鲜全球活采,在内陆地区也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海洋气息。

在购物中心,和朋友吃到最有地方特色的冰粉,满足!

邂逅青岩古镇

贵阳花溪区有座青岩古镇,是该省最著名的古镇,同时也是贵阳市首个5A景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和贵阳市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

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这里只是一个小山坡,明朝的时候因屯兵的需要而建造城镇。

明朝洪武十三年,云南梁王巴扎刺瓦尔密反叛,朱元璋抽调北方的大军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平复了叛乱,此件事件发生之后,朱元璋意识到西南稳定的重要性,派三十万大军驻下屯田,青岩古镇就是在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

后来,布依族土司在青岩建造了土城,占据西南地区的要塞位置,经过数百年多次扩建,土城垣改成了石砌的城墙,现在呈现在世界游客面前的城门也是石头砌造的。

因为地处云贵高原的盆地山谷之中,青岩古镇和贵州其他地方一样,一年四季潮湿多雨,这种天气给植物带来良好的生长条件。环顾古镇内外,到处绿意悠悠,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冬游青岩古镇,小雨没完没了地下,湿透了街道,在起起落落之间,仿佛穿越了数百年,回到遥远的明代、清初。

店家的门前屋角的小旗迎风飘扬,店里的工作人员不时邀请客人入店参观。

古镇虽然建在山坡上,不过街道并不陡峭,只是在个别位置建有台阶,往上一级是另一个高度,同一个高度相对平坦。

主街上的商店鳞次栉比,除了售卖各种本地特产、工艺品,还有很多和其他古镇一样的东西。

青岩古镇最值得观光的的方都在通票景点里,龙泉寺、状元故居、慈云寺、迎祥寺、万寿宫、文昌阁都很有特点。

青岩古镇状元故居

赵以烔状元故居最大的特色是结构不对称,首先是大门没有开在中轴线上,院内一些房子也不在四方形直线上,乍看起来有一点点歪,刚开始还以为相机没拿好,导致地面水平线出问题,后来才知道现实中就是不对称的。为什么会这样呢?网上很难查到相关资料,实情大概只有年纪稍长的本地人才知道了。

首先得说说赵以烔。他是清朝人,光绪五年中举人,七年后成为进士,参加殿试的时候获得第一甲第一名,是贵州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的第一人。

赵的职业生涯主要从事和考试及教育有关的工作,包括曾经充当四川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广西提督学政等,后来因母回乡,在贵阳学古书院从事育才工作,1907年英年病逝。

赵以烔状元故居内设有展览厅,详细介绍赵的生平事迹和一些遗物。

故居就在青岩古镇的中心地带,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中国传统建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的,这座两进四合庭院式建筑却是坐南朝北的,在没有空调地暖的清代,寒冬时节室内如果没有炭火,估计会很冷,夏天倒还好,因为贵阳地处高原,并不是很热,不太明白主人当时为什么会把房子设计成这种格局。

赵以烔故居吸收了苏州民居的建筑风格,同时融入贵州多民族建筑风情,总体上以“雅”、“幽”为主要特点,特别是主厅的家私、摆设和江南大宅院有颇多相似之处。这座宅院虽然细致讲究,但一点也不奢华、张扬,这种风格来自主人相对低调的性格。

赵以烔故居并不是本人所建,而是他的曾祖父赵理伦建造的,看得出赵家是传承数代的书香门第。

建筑群为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屋顶盖小青瓦,这种建筑在日益现代化的当今显得尤为珍贵。

绿植在庭前兀自迎风翠绿,褪色的木质窗户纹路复杂,雕刻精致。到这座庭院观光的游客不是很多,幽静的氛围反而更加衬托出文气之深厚。

赵以烔故居内有一面“百寿图”,墙上集中了100多个寿字。

为什么院内会有这样一面墙呢?事情还得从赵以烔的曾祖父赵理伦说起。

清代有个引年制度,年纪达百岁就可以向上级申报,赠建百岁坊,赵理伦刚好102岁,符合申报标准,于道光23年奉旨修建了“百岁坊”,因为当时赵以烔尚未出世,这面寿墙一百个“寿”字出自当时的文人之手。

一百个寿字,象征长命百岁,幸福有加的意思。

由于年代久远,百字寿墙现在只剩三十多个字,模糊斑驳的老墙无声诉说着过去的荣光。

除了图文介绍,赵以烔故居还通过蜡像的形式还原赵以烔各个时期的生活场景。

其实,赵以炯在那个年代状元及第,不仅是贵州的荣光,也是云南的荣光,因为在此之前的历史中,云南也没有出过状元,而云贵高原在地质板块上其实是一体的。当年,赵以烔状元及第的消息震动了家乡,他正是以自己的博学多才改变士林界对“黔无人”的看法。

赵家在贵阳有“教子有方”的名声,除了赵以烔,其他兄弟也有很好的前途,这一门总结起来就是出了三个进士、一个经魁,中了一个状元,非常显赫。

老式眠床是赵以烔故居较为特别的文物,特点是以木材作为制作材料,前面造有踏板,各个细节处的雕花非常精致,床头还设有存物的柜台。

尽管青岩古镇或多或少有些商业化,但像赵以烔故居这样的人文景点也是比较值得看的。

传奇寺院-龙泉寺

提到龙泉寺,很多朋友想到堪称传奇的北京龙泉寺,这座寺院大量使用新科技,有好多和尚拥有高等学历。同名的寺院在贵州省贵阳市也有一座,也是充满传奇,这座寺院就在花溪区青岩古镇内,曾经是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时的教学基地,当年很多数学系学生住在寺内。

龙泉寺是青岩古镇内最大的寺庙,总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寺内建有大殿、戏楼、配殿和厢房等。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龙泉寺内并没有看到大雄宝殿、观音殿等殿宇,大门上也不是简单的“龙泉寺”三个字,而是上书“龙泉寺石苑”,从两侧对联的内容看,这里似乎是一个奇石博物馆。

寺庙不像寺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据资料显示,青岩龙泉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因在约一公里的龙井寨后大龙井处,故名龙泉寺。后来,龙泉寺遭遇了雷火,建筑被毁。传说当时龙井中有一条金色的龙腾空而起,直达天庭,其时恰逢明熹宗朱由校归故里,方丈认为在此修建寺院不合适,于是便把寺院新址选在北门旁边。

新建的龙泉寺雄伟壮丽,用手敲击木柱,回声有如鼓声,堪称传奇。

龙泉寺为砖木结构建筑,第一材料是木材,年代久远,加上贵阳潮湿的气候,每隔***十年就要大修一次,小修则不计其数。

青岩龙泉寺在1940年成为浙江大学的教学基地期间,培养出一批数学系的高精尖人才,有些后来成为教授,有些成为博士,有些成为数学家、研究所所长等等。

如今的龙泉寺成为青岩古镇内的著名景点,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入内参观。

走进龙泉寺,不单看不到佛殿,和尚也不见踪影。说是“寺”,其实更像个花木场或盆栽培植园,不同的盆栽在各个院落里随处可见,它们已经成为这座古寺的主角。

绿色是龙泉寺殿宇以外最养眼的景观,寺里的侧山房厢房还保存有珍贵且完整的木雕艺术品。

除此之外,在寺院内还可以看到各种珊瑚石。

值得一提的是贵阳在远古时代其实是***大海,后来因为板块运动才变成陆地高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