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人员应具备三要素:第一,能承受倒时差;第二,具备国际化视野;第三,准确把握市场机会。”

近年来,QDII基金因稳定的盈利能力受到市场关注。但事实上,QDII基金在国内诞生10多年来,曾经历过一段坎坷曲折的发展史。随着国内投研人员和海外投研人员的业绩差距逐渐缩小,QDII投资变得更加理性。

近日,招商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招商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海峰接受了《国际金融报》“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专题报道组记者的专访。白海峰高度认可国内对外开放QDII的举措,回顾QDII发展历史,其整个策略也被市场证明有效。

QDII的源起和发展

2007年第一只QDII基金问世时,市场反响热烈。2007年下半年首批主动管理股票型QDII基金上线,恰逢A股牛市,投资者对这类产品并没有多加了解就在银行柜台大排长龙抢购,首募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但由于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再加上国内投研人员配置过少以及海外投资经验相对欠缺,这批产品业绩表现欠佳。

距离首批QDII基金正式成立已有11年,其间通过与境外投资顾问的合作和学习,国内投研人员的队伍和能力得到壮大和提升。与此同时,QDII基金的投资类型日益丰富,在近年的震荡市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抗跌能力。

“目前QDII基金的发展主要受额度的限制,而今年4月份外管局的新增额度政策,也给QDII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有着近10年海外投资经验的白海峰表示,“招商基金此次获得了5.5亿美元的新增额度,后续将适时布局一些公募QDII业务,尤其是一些针对养老目标策略的产品,以满足持有人全球多元资产配置的需求。”

近年来,AI系统的应用也对QDII投资产生了影响。尽管当前AI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各大领域,但基于三个方面,白海峰认为AI不会对QDII市场造成太大影响。其一,AI还是基于量化统计的理论,未来是现在事件的重复;其二,当前所有信息都被价格消化吸收,而AI系统还是利用传统的函数分析等手段去进行AI的搭建;其三,真正的AI是用科技手段去进行基本面和动能的研究,不同于大数据的量化回归,而是强调科技性,基于动能的假设对概率进行判断,不是对函数模型的判断。

白海峰认为,一名合格的QDII投研人员应具备三方面素质:第一,能承受倒时差;第二,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第三,对市场机会的把握。

海外市场助推QDII

随着金融危机逐步解除,全球经济迎来了复苏阶段,过去几年一直不被看好的QDII基金,今年以来持续跑赢A股基金。

年初以来,A股市场呈现震荡调整走势,多数公募基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而QDII基金却成为逆势上涨的产品。

“基本面原因跟美国减税、充分就业、贸易摩擦后对贸易赤字的改善有关,再加上美元从去年底到今年逐渐走强,美元指数从88上涨至95,而QDII大多以美元计价,故而年内表现抢眼。”白海峰分析道。

当前,国内及新兴市场表现一般,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表现强劲,无论是纳斯达克或欧洲市场等,其表现均好于新兴市场。对于QDII基金能把握住当下利好行情多久,白海峰分析认为:“短期利好行情或将延续至今年年底,至少看不到重大海外利空要素。”

招商基金自2008年获批QDII资格后,在长达10年的QDII投资布局中,一直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个股配置选择一部分价值股加一部分成长股。

未来仍要回归基本面

通过对市场长期的观察,白海峰对资金方和投资者的风格策略持以严谨态度。他表示,“无论机构或散户投资者均要注重基本面。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一直都存在,QDII不是做博弈,而是要回归基本面。”

从短期来看,相比海外QDII注重阶段性行情的投资策略,国内QDII并不推崇短线炒作,“短期频繁交易可能会出错,而这也可能是境外投资的劣势。相比之下,QDII只要抓住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长线布局一样也能取得更好效果。”白海峰表示。

从长期来看,美联储加息政策还没到货币政策收紧的环境,反而催热境外资产配置,QDII基金表现大放异彩。“2019年至2020年期间,如果美联储加息进入流动性拐点,美国也会面临调整。”白海峰认为,“彼时A股和港股可能与发达市场的差距又会有新的变化。”

对于未来QDII市场的发展,白海峰预计,下半年A股和QDII收益率差异加大的概率将降低。“QDII基金一般不会有过大的管理规模,这反而对QDII基金管理人要求更高,QDII基金应该给个人投资者提供高品质的海外资产配置。”白海峰表示。

在这个充满变动和不确定性的市场中,QDII基金充当着分散资产风险的重要角色。白海峰强调,“QDII基金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行业的综合。如何给投资者提供一款收益稳定、波动率低的产品是QDII业务需要考虑的重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