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柏

里下河是一条河么?

“不是的。”小时候父亲曾对我言。

后来我走得宽了,见证那的确不是一条河,而是由千条万条纵河横河、大河小河、直河叉河、自然河人工河交织的水网地带。它位于江苏省中部沿海江滩湖洼平原,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自苏北灌溉总渠,南抵通扬河,总面积可达1350余平方公里呢。因里运河俗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平原介于这两条河道流域之间,于是贯有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淮安等辖区名城轶事的“里下河”或曰里下河地区便闻名起来。

01

我的家乡在里下河。这儿有一道景致,很令我陶醉。那是幼小坐船的时候、上学走读的时候、入伍出发的时候以及后来回家探亲的时候,看见一次就难抹一次的印象——风车那个多,风车那个大,风车那个转呀!

飞转的风车下边,便是平平整整的地、肥肥沃沃的田。只见风车将清盈盈的水,从条条河渠里翻提上来,灌入地中。之后,瞧那田禾是个什么形儿色儿吧:春天,泛着闪闪银波,块块还未落秧的水白田,就象一面面镜子,等待人们梳妆打扮;夏天,掀起阵阵青波,棵棵秧子随水生长,应水拔节,映水愈绿,就像一支支秧歌队迎着风车起舞;秋天,耸动灿灿金波,簇簇稻谷穗头沉甸,摇曳轻响,黄色尽染,入夜便是稻香儿一片、蝈声儿一片……

还有风车灌溉处,那田里长出的麦子、棒子、豆子、果子及沙白的棉花……那埂上排列的楝树、槐树、桑树、枣树及嘶叫不停的知了……那地里奔跑的牛驴、鸡狗、鼠免、剌猥及大黄狼……那河里潜游的鹅鸭、鲫鳜、龟鳖及赖哈蟆……那天上飞扑的麻雀、喜鹊、八哥、白头翁及北方远徙来候的丹顶鹤……真是百般记忆,千番乡愁。

风车兮滚滚,禾田兮悠悠。尤其,依凭老家几代至亲耕种生计,总让花甲年纪的我时常牵挂与思考,恋念不止的是那方田、那抔土的几多变迁。

02

祖父祖母, 谈起刮着风车的垅垅禾田, 会对“新民主、新方针” 感动把泪。我的祖上自明朝洪武年间苏州“阊门赶散”,迁到长江以北、黄海以西的里下河土地上,数辈人先后当过割草的柴民、烧盐的灶民、撒网的渔民和渐至以耕为主的农民,始终过着贫寒的日子。愁苦一世的爷爷奶奶,生活在清未和民国年代,种田呀晒盐呀,捕鱼呀打草呀,吃过千般苦,受罢万般累,总也食不饱、衣不暖、住不安、债不断。祖父常给田地多的大户人家看风车、管秧水, 不是早一顿晚一顿,就是饱一顿饥一顿,每天从鸡叫干到“鬼叫”,任凭怎么辛苦劳作,家里也过不上富充一些的日子。共产党来啦,里下河的穷苦人,耕者有其田、有其食、有其房、有其读,日子像浸了糖、灌了蜜,甜啊!因此,祖父母乐意儿孙参加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队伍,哪怕有风险也支持投身革命活动。

父亲母亲, 回忆起风车下的禾田往事, 则对“互助组、合作社”给农民带来的好,点赞不已。祖辈在里下河落户几百年,留根几百年,积累种田的经很多,晓得种田的难也多。他们深知,长期处于分散状态的小农小户,再怎么耕、再怎么种也是人单、力薄、收成歉呀!新中国成立后,农民被广泛“组织起来”,先由相邻、自愿的农户成立互助组,再根据生产与区划需要成立合作社。互助合作带来的好处是:人口少的家庭有劳力帮忙了,牲口少的家庭有牛骡助耕了,农具少的家庭有锹耙犁锄济工了。更重要的,沙一样散的心拢起了,向集体的力凝成了。一家一户的田地契约给集体,集体共同耕植远胜于小户分散种作。父亲为生产队看风车、疏水田,管着上百亩水稻地,与过去自耕十几亩地相比起来,还要管侍得好。使的同等力、下得一样功,这下难道添神效了么?!农业发展了,还大力支援了国家工业的奠基。

哥哥嫂嫂,在风车呼啦啦的禾田上,甩开膀子耕种“大包干”责任田,津津乐道。原本农耕是实打实的活儿,绝非越大越公才越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大幕,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里下河地区,迎来新一轮土地种植方式的变革。我哥承包了责任田,也承包了风车,为大伙的包干地提供灌溉。东风吹得风车烈!喜看联产承包的结果吧:家家禾苗旺,户户粮囤满,村村欢声多。在里运河、串场河、通榆河及条条相连的河畔岸头,与一具具高架风车相媲美的是,一家家新的瓦房楼房别墅耸立砌成了,电灯电话电视电脑冰箱洗衣机摩托车闪亮入户了,小作坊小商店小工厂赫然开张了,专业户万元户乃至几十万、百万元户也不吝大方呈现了。

我的侄儿侄孙,作为里下河后代的后代,仰时代风车,乘顺风顺水,赶上“农民进城”的潮头船,好不心悦自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后,在农村不断吹响深化改革新号角。家庭包干责任田,纷纷流转到联合公司、种田大户经营耕作,实行现代化种植。按每亩850元以上人民币给予租金,照比率逐年提增收益。收成丰厚之年,还增加分红。出租土地后的农家富余劳力,可以被招聘到种植公司和农业大户,经过培训提高就近务农,不离本田老土;也可以改作其他营生,各尽其力,各显其能。在里下河持续农改风潮中,土地流转了,耕作优化了,农民活泛了。老家的十几个侄子侄孙,有的成了机械化大耕作的新型农民,有的成了村镇家乡文明戏的编演人员,有的出去打工承包工程搞建筑,有的成了新行当的致富能手。他们在村上有老屋,在镇上买新房,一个个喜气洋洋进城啦。小孩上学入托、老人看病就医,方便多了。还有一桩是千百年破天荒的事:农民广进收入,不缴赋税!又一桩是国家立下军令状的事:精准扶贫到农户,到2020年含里下河百姓在内的13多亿中国人全部脱贫!普遍奔小康,一个不能少!而家乡的风车呢,依然物在,扬帆滚滚,一方面提水灌田;另一方面,更成了故土乡愁的生动标志,吱吱呀呀,不疲不倦地向人们讲叙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故事。

3

家乡变化太大了,至亲几代人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美好日子,倒也让我安心军旅、建功边疆四十多年。我退休后,还被安置在北京。颐养天年在首都啊!原为里下河的放牛娃,今天也算实现了一个大梦!这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

世纪春华,亘古以求,追梦复兴。千百年来,里下河同样的叶叶风车、片片禾田,但不同时代、不同政策,导致的收成是不同的,日子是别样的。一方连九州,窥斑见全貌。在我中国,农民富则国富,农民安则国安,农民日子过好了,国家运势便走旺了。是谁使得曾经农桑苦、饥冻寒的中国主体阶层——农民,走上康庄大道、过上幸福生活?里下河风车滚滚的禾田上,所发生的变革变迁变化,无疑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理想与实践,功之硕硕,不能不恭;业之巍巍,不能不彰。

里下河的瞎子会算命。前不久,我回里下河参加祭祖,偶听一个瞎子云:天际龙临,风车神驾,禾田日丰,日子逾圆,信不信由你。这话虽然出自算命的盲人之口,但一定程度上不也反映了可豫的民心吗?!

而今我,身在赋闲中。每当看到孩童手里举着纸做的风车,奔走在街巷胡同、阡陌田园,不禁又想象回到了里下河风车滚滚的田野上,仰车遐想,捧水泼苗,与禾拥抱,捧谷亲吻……

喉头轻响处,薄句叩心中。呵——

八维茫茫举天轮,

白帆猎猎挥雨云。

清泉汩汩腾玉浪,

袤土葱葱遍芳芬。

(作者简介:张桂柏,笔名木白,江苏盐城人,1958年7生,1976年12月入伍至南京军区一军一师,由优秀士兵提干。历任军宣传处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武警云南总队政委,少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编著有《战士万岁》《教育与引导》,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民族文学》《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前线报》等。曾莸连续四届解放军长征文艺奖、武警文艺一等奖、《人民文学》散文征文奖、边疆文学奖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