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刘梦雅)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主办、蓝迪国际智库承办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智库线上研讨会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表示,实现“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机制化是一个突破口。

李向阳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导向使其成为一个有别于现有规则导向的新型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在现有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中,无论是多边合作机制还是区域合作机制,都把制定规则作为前提条件。这种规则导向固然有利于合作机制的运行,但也带来一个明显的弊端,即许多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面对复杂的规则门槛难以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之中。而以发展为导向的“一带一路”建设则不然,它以共同发展为优先目标,不以设置规则门槛为前提条件。“一带一路”建设始终从各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行多元化的合作机制,致力于打造以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基础的命运共同体。

“因此,在机制化的推进过程中,至少要坚守三个原则。” 李向阳表示,第一是共商或者民主化原则,第二是渐进性原则,第三是坚守正确的义利观。

首先,“一带一路”建设以古丝绸之路为纽带,奉行丝路精神,超越了传统地缘、经济、文化与社会制度因素的限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的最宝贵遗产是丝路精神,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开放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机会。

其次,机制化建设要奉行渐进性原则。不同类型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和范围各不相同,不同领域的合作进展也不会是同步的,因此需要基于共同发展的目标、奉行共建原则推动渐进性的机制化。

同时,未来的机制化建设需要坚守正确的义利观。秉承正确的义利观弥补了规则非中性所带来的大小国家利益分配不合理的弊端;同时也为“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没有“义”,“一带一路”建设将失去应有的价值;没有“利”,“一带一路”建设将不可持续。只有把“义”和“利”有机结合起来,“一带一路”建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李向阳指出,未来的机制化建设有三方面需要重点关注: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机制化、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利益分享的机制化、“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体系。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在不同的合作形态中,如何从机制层面进行保障是现在必须关注的;而支持“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的税收体系、融资体系、安全保障机制、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则是未来需要关注的。

李向阳表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核心是可持续性,保证可持续性的突破口或者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渐进地走向机制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