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太祖朱元璋设置女官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众所周知的是明太祖废丞相,在政治上作出了极大的壮举,而在后庭之中,明太祖认为汉唐时代女官制度过于繁琐,不能最大的发挥它的效能,所以也对女官制度进行深一步的改革,对女官制度的重视也提高了起来,甚至将这个制度放到政治体制当中,使女官机构功能更健全。女官制度是一项内廷制度,看起来与外部前朝的军国大政没有任何的关联,但是女官实质上是帝王后边的高级侍从,与真正意义上的官吏相差甚远,然而,宫廷内部向来是封建政治核心之所在,也是权力变迁的重要场所,所以,女官的存在必然会对朝政产生某些影响。

在中国古代传统官僚制度当中,有许许多多的分类,包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类别,可这些职位大多都以男性为主,在中国古代长期都遵循着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加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女人是不能出去露面的。

尤其到宋朝理学空前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逐渐变得越来越低,越来越微不足道,女人成为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变得没有人权,没有思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反例,在中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职业,她们不同于传统的宫女,她们是有着明确的职位,也有着明确的分工,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度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一、明代女官制度的兴起的原因

女官制度从周秦时期到唐宋时期的发展并不是十分的耀眼夺目,它仅仅只是作为一项宫廷制度出现的,虽然其中也出现了几位著名的优秀女官,比如说:上官婉儿。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它的本质——为专制皇权下的宫廷中的皇亲贵族服务的“奴才”。

这种情况在明代初期才得到改善。而它的创新与发展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发生的。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女官制度除了吸取前朝女官制度的经验之外,他还仿照唐代时期的女官制度,增加了彤史和宫正司等机构,将女官制度完善的更加彻底,让女官制度成为一个独立的、健全的管理制度。

女官制度是中原正统王朝的重要制度,所以朱元璋更要继承前人。然而,为了避免女官祸国,过度干预朝政事件的发生,明太祖对其进行了更加精致的改革。主要是感慨于汉唐时期女权专政,惑乱国政,就比如说汉代吕太后和唐朝武则天的事件,这种皇帝成为傀儡,真正的朝政大权把持在女流手中。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是明代开国皇帝,他对元末暴政了解更为深刻,宫廷内部更加混乱,有野史记载说到元末宫廷情况,“宫嫔女谒私通外臣,而纳其贿赂,或施金帛于僧道,或番僧入宫中摄持受戒,而大臣命妇亦往来禁掖,淫渎邪乱,礼法荡然,以至于亡。”在这种混乱的宫廷状态下,设置女官制度的必要性展现出来,用女官刻不容缓。

再者,明代是一个宦官专权的时代,明成祖设置东厂和锦衣卫,专门负责情报和刺杀工作,而东厂主要事由宦官组成,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太监。太监由于身心的不健全,所以在他们的为人处世上处处都显示着对于这个世界满怀的恶意。正因为如此,他们的随意污蔑和调查,造成明代后期政治混乱的结果,所以明代统治者设立女官制度,就是为了压制宦官,分割宦官权力。

二、女官制度发展的过程

明代的女官制度发展到了高度完善和高度成熟阶段。明太祖朱元璋设置女官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众所周知的是明太祖废丞相,在政治上作出了极大的壮举,而在后庭之中,明太祖认为汉唐时代女官制度过于繁琐,不能最大的发挥它的效能,所以也对女官制度进行深一步的改革,对女官制度的重视也提高了起来,甚至将这个制度放到政治体制当中,使女官机构功能更健全。

而女官的选拔制度也与前朝不同,明代的选拔标准是从普通平民百姓中挑选出女官,对中选者家中减少徭役赋税,这就保证了参与人数。而且女官的选拔制度和秀女选拔制度是完全不相同的,秀女选拔有着明确的要求,包括身姿、背景,甚至连手掌的大小、纹路和脚的大小都有明确的要求。

而女官选拔则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女官是不备后宫之选的,但是女官要有一定的能力和素质,必须是“识字妇人”,“能读书写字,并谙晓算法”。对女官的素质有着明确的要求,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毕竟女官是管理后宫事宜,并不和宫女一样,而是宫女的领导者。

三、女官制度的影响

女官的待遇看起来似乎要比宫女好过一些,但是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有些运气好的被主子看中,一举得道,升为嫔妃,不再是下人伺候主子,有些女官在宫中当官多年,深得皇后娘娘的青睐,在年长时期被开恩,可以“告老还乡”,而大部分的女官都和宫女一样,老死宫中,死后也不能魂归故里,只能成为一缕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女官制度是一项内廷制度,看起来与外部前朝的军国大政没有任何的关联,但是女官实质上是帝王后边的高级侍从,与真正意义上的官吏相差甚远,然而,宫廷内部向来是封建政治核心之所在,也是权力变迁的重要场所,所以,女官的存在必然会对朝政产生某些影响。

加上明朝时代采用专门的特务机构,主要由宦官和锦衣卫组成,尤其是宦官,作为皇帝的亲信,得到皇帝的信任,到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惑乱国政,而女官与宦官相同,同样是作为内庭人员,在后宫之中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宦官专权,从而进一步保证皇权能够把持在皇帝手中,从而抑制宦官、外戚等一系列势力。

四、总结

明代女官主要是负责内庭后宫的琐碎小事,而且主要是负责皇帝和皇后的日常起居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皇帝起到抑制的作用,但是明代女官的主要职能是为皇帝服务的,也就是说,女官不会参与朝堂政务,但是她们却是负责朝廷内务,规范皇帝的行为,为天下百姓起到典例模范作用。同样,女官接触最多的是后妃,而女官自身的品德高尚,也会带动后妃的模仿,为后宫之中形成一个良好氛围,提高整个后宫中皇后和妃子的思想品德和身心修养,为皇帝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勾心斗角的宫心计没有了,皇帝实现雨露均沾,后宫之中争风吃醋减少了,皇帝便可花费更多的心思来关注朝堂,更好的勤政为民,成为一个明君。

因而,明代女官制度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增强中央集权的一个产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皇帝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从而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明代女官制度作用的分析》

《明代女官制度探析》

《明朝女官制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