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

3月15日,博纳影业收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时间距离博纳影业递交招股书已经过去了近一年半。

在财务数据方面,证监会主要关注了营收、净利、毛利、期间费用、现金流、期末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净额、存货等问题,基本涵盖了三大财务报表的主要科目。

更加引人注意的是,尽管3月15日博纳影业收到证监会的反馈意见,但截至3月14日证监会的最新信息,博纳影业仍处于中止审查状态。

1、财务数据备受关心,证监会询问了几乎每一项重要科目

从证监会的反馈意见来看,博纳影业可以说是备受关心,从营收到成本再到净利,从流动资产到固定资产再到存货价值,证监会把财务报表上的重要科目几乎问了个遍。

根据博纳影业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净利润增速在2016年实现了近两倍的增长,增速惊人。

此外,博纳影业的毛利率走势似乎也与同行业公司有些与众不同。除了万达电影比较稳定外,其他公司的毛利率起伏波动都较大,基本是一年高一年低的状态,但博纳影业自2015年达到顶峰开始就有逐年下滑之势,与多数同行的走势情况正好相反。

成本方面,博纳影业倒是保持的还算不错,尽管费用上升较快,但总的费用率并没有太大的波动,甚至在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上还有下降。

除了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一些科目外,证监会还对博纳影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格外关注,主要原因还是因为2015年以来博纳影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下滑的实在是有些快了。

2015年博纳影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还有34,859.30万元,到2016年就只剩下了9,130.34万元,2017年第一季度更是只有-52,433.76万元。

2、实控人持股比例过低,控制权遭证监会质疑

除了财务数据备受关注外,博纳影业实控人的控制权也受到了来自证监会的疑问。

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指出:于冬持有公司股份比例较低,被认定为实控人,其他诸多投资机构合计持股比例较大,请保荐机构和律师说明于冬在持股比例较低情况下,如何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其他外部投资者股东是否存在一致控制或影响公司控制权的相关利益安排。

招股书显示,尽管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于冬,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仅为25.60%,算上于冬控制的西藏祥川与影视基地两家公司的股份,其持有的博纳影业股份一共也只占到28.03%,这一持股比例并不能保证其拥有绝对控制权。

3、赴美上市并不成功,重回A股“钱景”如何?

博纳影业是中国第一家拿到发行牌照的民营影视公司,也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影视第一股。虽然赴美上市为博纳影业赚足了眼球,但其在美股市场的融资实况并不乐观,尽管博纳影业出品的电影在票房上收获颇丰,但股价却是频频受挫。

在美国过的并不如意的博纳影业于2016年4月从美国退市,并在2017年5月进入上市辅导期,在进行上市辅导之前博纳影业还先后完成了三轮增资。

至于博纳影业重回A股的“钱景”怎么样,或许可以参考目前A股市场上同行的股价表现。

本文出品:资本邦。作者:郭浩文。

转载声明:本文为资本邦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为侵权。

风险提示:资本邦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投资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