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导演的鼓童作品创新之大成《螺旋》



1971年,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毅然远离繁华的都市,来到位于日本海的佐渡岛上,致力于日本传统太鼓的表演和研究,开始了一场关于鼓点与生命的冒险。

1981年,经过十年斯巴达克式的严格训练,KODO(鼓童)表演团宣告正式成立,并首次在柏林音乐节亮相。

如今,鼓童已经在五大洲的五十个国家举办了超过六千场演出。在艺术总监坂东玉三郎的指导和带领下,他们的表演形式更加创新,在更有影响力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顶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导演的鼓童作品创新之大成《螺旋》



鼓童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用鼓点的语言感知观众,将人类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

鼓童的作品《螺旋》,展示了由顶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导演的鼓童作品创新之大成。继2016 年8月在三得利大厅鼓童35周年纪念公演之后,《鼓童地球之旅:螺旋》已经在日本和欧洲大陆无数城市进行了巡演。

这次,鼓童来到了北京,将于2019年7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为你我带来一场心跳般的感动。


顶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导演的鼓童作品创新之大成《螺旋》



太鼓与鼓童


太鼓是一种传统的日本鼓,有着无限的击打节奏的可能性。而鼓童的任务就是探索这些可能性,并在此过程中为一种充满活力的现场艺术形式创造新的方向。

在日语中,“鼓童”这个词具有双重含义。它既被译成作“心跳”,这是所有节奏的最初来源。就像是子宫里的婴儿感受到的母亲的心跳,常常在雷鸣般的“鼓声”中安然入睡;它也指“鼓的孩子”,正如同这个团体想用淳朴的孩子的心来击鼓的愿望。

鼓童不仅致力于保护和重新诠释日本传统的表演艺术,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过程中,也汲取了各地音乐的精髓。这些经历对回到佐渡岛后,鼓童的表演和再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鼓童与其他艺术家和作曲家的合作跨越了音乐的范畴,不断产生令人震惊的新融合。

坂东玉三郎


对鼓童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当数世界闻名的顶级歌舞伎演员,坂东玉三郎。

第一次由坂东玉三郎执导的鼓童演出“鼓童 地球之旅 特别演出” 首演于 2003 年。这部作品历时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得以创作完成。2006 年,坂东玉三郎和鼓童的首次舞台合作在音乐舞剧《天照大神》(Amaterasu)中得以实现。故事中,坂东玉三郎扮演太阳女神天照, 鼓童扮演通过音乐和舞蹈表达自我的众神。这一表现为鼓童在太鼓的演出之路上开辟新的领域提供了催化剂。


坂东玉三郎是世界闻名的顶级歌舞伎演员,也是当今舞台上最受欢迎和广受赞誉的女形表演者。他曾在众多的艺术平台上展示过自己极具深度的审美,他的许多艺术作品也都获得了极高的赞誉。他执导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凯金·贝索》等制作广受赞誉,电影作品《Gekashitsu》、《Yume no Onna》、《Tenshu Monogatari》也在艺术领域大放异彩,引起轰动。


顶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导演的鼓童作品创新之大成《螺旋》


■坂东玉三郎

2012 年至 2016 年间,坂东担任鼓童的艺术总监。2012年9月,坂东被认定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财产(“人间国宝”),2013 年他被授予法国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的最高荣誉“司令勋位”。

鼓童的革新和作品“螺旋”


在最近三年里,鼓童“地球之旅”全球巡演中的其他制作“Mystery”(2013)、 “Eternity”(2014)和“Chaos”(2015)都有意地没有采用这个团体最具标志性的符号,即大太鼓,或者是说大鼓。取而代之地,鼓童正在向观众呈现跨世代的全新作曲作品——这是他们决心向前迈进的标志。他们最新的制作“螺旋”, 始于对在艺术总监坂东玉三郎指导下的 2009-2013年间一系列创新作品的回顾。

整个演出始于振奋人心的曲子“Kei Kei”。全体演员一齐在舞台上,敲击垂挂在肩膀上的太鼓,使演员本身也置身于回声当中。而 okedo-daiko(桶形太鼓)那富有魅力的变化进一步地在接下来的曲目“Phobos”(2009),“Mute”(2013)和“Kusa- wake”(2013)中展现。



在《螺旋》的整个演出过程中,表演者都身穿全黑或是全白的无袖演出服,无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感指向,干净整洁但也精致,这样的服装并不专属于任何一 种文化。这使得现今的鼓童能通过声音自由地表达,也不受他们旧日的舞台服装束缚: 日式打结头巾和和服外衣,或甚至鼓童中的大鼓独奏者历来都会穿戴的兜裆布。

顶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导演的鼓童作品创新之大成《螺旋》

顶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导演的鼓童作品创新之大成《螺旋》

顶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导演的鼓童作品创新之大成《螺旋》

■鼓童剧照


上半场的演出以鼓童一直以来的经典作品“Monochrome”(1977)结束。该曲目是由当代 作曲家石井真木精心雕琢而成,也是对“缔太鼓”(一种高音绳鼓)音域的一次全面探索。 这部作品与以往的太鼓表演中的简单又野性的风格产生了对比,也象征着如今鼓童的前进方向,新一代的鼓童正在趋于表现原始力量与纯熟技巧之间取得的平衡。


顶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导演的鼓童作品创新之大成《螺旋》



下半场的演出从“Color”(2009)开始,鼓童虽然同样使用了的缔太鼓,但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表演者放下了鼓槌,选择尝试不同方式敲击所发出的声音,他们用指甲轻敲、用手摩擦、或是把一串串叮当响的铃铛扔到鼓皮上。当他们有节奏地哼唱、叹息或 呼喊时,舞台上便油然升起一丝幽默感。


在经历了震撼人心的作品“Monochrome”之后, 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观众能够得以喘息。在下一个悠扬婉转的曲目“Ake no Myojo” (2012)中,舞台转暗了。穿着飘逸的黑裙子的女性演员们走上舞台,一边打鼓、吟唱、 跳舞,一边转圈维持声与形的永动。


顶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导演的鼓童作品创新之大成《螺旋》


■鼓童剧照

接下来,“Yuyami”(2013)中的竹笛旋律,营造出 一种难以言喻的怀旧之情,并引出了全新的作品“Ayaori(2016)”。odeko-daiko(太鼓)的声音被探索出了更多层次,会同敏捷的表演者和鼓槌尖锐丰富的敲击巧妙地编织出一个和谐连贯的整体。


顶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导演的鼓童作品创新之大成《螺旋》



最后一曲的名字是“Rasen”,意为“螺旋”。“Rasen”聚焦了八个表演者,其中一位主要的独奏者演奏的是一架巨大的平太鼓。围绕在他周围的七位表演者分别演奏的是长胴太鼓、桶太鼓和定音鼓。这个八重奏所演绎出来节奏的复杂性和准确性,充分彰显了 鼓童在其发展进化过程中掌握了丰厚的演奏技术。

为了创作“Rasen”,坂东玉三郎也将一部分的鼓童表演者带领进入了这个创作过程中。新人们加入到了年轻有为的表演者和核心独奏者的行列,甚至也包括经历了三代鼓童已经退役了的表演者。

正如作品的名字所暗示的,“Rasen”是一个旋转的螺旋,描绘了鼓童在其数十年丰富 历史中的演变。从许多经典作品中的名字如“Yatai-bayashi (1973)”、”Miyake (1982)”和”Tomoe(2003)”中可以看出,鼓童正引领观众从一个时代走入另一个时代。 这是一次鼓童穿越过去到未来的飞跃之旅。图新图变的意志贯穿了全团,演出最后的高潮部分预示了鼓童的坚定前行。鼓童不但承载了它 35 年的历史,同时也清楚地表明了展望未来的意图。

顶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导演的鼓童作品创新之大成《螺旋》

“这场音乐会是一场解放的盛典。”

——纽约时报

“的确,如果音乐中真有完美这一回事,

那世界上再没有像鼓童这个团体一样更能接近完美了。”

——波士顿环球时报

“没有什么词汇能形容鼓童的原始力量与壮丽之美。”

——芝加哥论坛报

“心脏的跳动——鼓童那令人陶醉的旋律,

仿佛是从洞穴深处传来的。”

——芝加哥论坛报


《螺旋》

演出时间:2019.07.20-07.21

演出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

票价:180/280/480/680/880/1080 元



节目单

上半场

1 KeiKei炯炯 2 Phobos 福珀斯 3 Mute 静音

4 Kusawake 先驱 5 O-daiko 大太鼓 6 Monochrome 素描

下半场

7 Color 色彩 8 Akenomyojyo 晓星

9 Yu-yami 夕闇 10 Ayaori 綾織 11 Rasen 螺旋


剧场夜幕中的一束光

更多精彩视频及文章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光束戏剧

文章及视频转载 请标注:光束戏剧及原创作者

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

详情请戳“了解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