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 马海燕)今天“AI+教育”正成为众人追逐的风口,众多科技创新公司涌现,入局的投资机构已达近200家。”AI(人工智能)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教育未来?在2018好未来人工智能大会上,多位业内人士认为,“AI+教育”重点是教育,技术只能辅助教育,如果本末倒置,将得不偿失。

人工智能的概念诞生已有60多年。1956年夏季一批科学家在美国达特茅斯大学举办了一次研讨会,会议上同意使用新术语“人工智能Artilect(缩写为AI)”,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寒武纪首席执行官陈天石说,把AI这样的新技术和教育结合在一起,有时候会有误区,重视AI程度超过了教育本身是不对的。首先把教育本身做好,才可以谈论用新技术改造教育,并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从这个角度而言,虽然教育行业很受资本追捧,相信最后胜出的会是群众基础非常深厚的教育机构。

“科技不是为了酷炫,而是要解决教育中面临的真正问题。教育一定有自己的节奏,如果这个节奏被带偏了,违背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很多事情得不偿失。”好未来首席技术官黄琰也表示。

“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不是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讲因材施教、因脑施教,所能改善的是,让老师更关注学生在哪些点上需要启发、需要调整。我们能帮学生在哪些方面改善速度、提高效率。“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熙霖认为,“技术可以改善的就是师和生,对师而言,让师关注更多的生。对生而言,让生的路径在统一的教学前提下可以更加个性化。“

“AI确实是好的技术,包括深度学习、很多好的计算机技术,但如何找到好的应用是一个难题。比如自动驾驶也属于人工智能范畴,为什么没有在普通道路上得到广泛应用,这里面有很多问题。”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冯建华表示,AlphaGo(阿尔法狗)把AI推到浪潮的巅峰,但无论是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在真正理解人类语言描述方面,这波浪潮和下一波浪潮都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陈天石认为,“AI+教育”重点在教育,AI是辅助手段。现在有很多新的技术,在未来都可以在教育中找到应用场景,在短时间不能替代真人当老师,更多的作用是辅助,关注老师关注不到的细节。先进技术强行塞到一定场景,做出来的东西没用甚至是累赘,新技术快速落地,根本上要看教育本身的需求。(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