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资本吕明方:热,非常热!

Q:E药经理人

A:吕明方方源资本(亚洲)董事总经理

方源资本吕明方:热,非常热!

Q: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过去一年对医药健康领域投资的印象,你觉得用哪个词比较合适?

A:热,非常热。

Q:你认为接下来对中国医药产业投资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A:从预测和战略的角度来看,未来1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会呈现出比过去更加波澜壮阔的场景,背后有三个驱动因素,分别是更加开放的监管政策、更加颠覆性的技术驱动和更加扩大的市场容量。

从投资角度看,在大健康产业里,技术、整合、资本这三者将会驱动十个热点:第一,创新药物的开发。第二,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医疗器械的研发。第三,基因诊断和精准医疗。第四,制药企业的整合。5000多家制药企业,能不能在未来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降低到1000家左右,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第五,分销渠道的整合,前10家能不能占到分销行业的70%。第六,专科连锁和病理、影像、检验等第三方机构的成长。第七,真正解决社区医疗最后一公里的建设,惠及百姓基础医疗需求。第八,零售药店连锁化、规模化的快速崛起。第九,医疗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第十,医疗商业保险生态的形成。

可以看到在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中,能够投资的方向和角度还是很多的,产业演进需要提升的领域也有很多,所以大家没有必要一窝蜂去做创新药,研发、生产、渠道、终端的融合发展才是一个大生态,才是健康中国的本质需求。

Q:过去一年,资本市场对于细分领域的关注有没有变化?

A:从领域角度来讲没有特别的变化,从投资数量来讲比较热的还是在早期,包括基因检测、基因诊断、精准医疗、新药研发相关的项目。但是从投资的金额来讲,主要体现在产业整合、收购兼并上。

Q:怎么看中国医药产业接下来的整合趋势?

A:中国产业的整合是一个渐近的过程,由流通渠道开始向制造渠道演进,最后开始涉及研发领域,有的是针对存量,有的是针对增量,有的是存量与增量并行。

在医药流通领域里基本是存量的整合,先分销后零售,这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原因是分销的体量更大,国有企业更容易发挥作用。但是在零售领域,我认为民营的更容易崛起,而且这一部分的整合其实已经看到。比如全亿健康,经过一年的整合,预计今年能够达到年化60亿元的销售额,这是完全由资本和整合存量推动的。

制造方面的整合更多是存量和增量的并行,但是以存量为主。存量方面看是否有外部政策能够激发行业的大整合,让目前5000家药厂下降到1000家以内,增量方面看新技术的应用对创新药物的推动作用,会进一步推动制药行业的整合。

研发的整合近一两年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方式,有中国的在研项目许可给国外的,当然更多是国外的在研项目通过转让、联合开发等方式获得中国地区的权益。

Q:就你看来,目前中国医药产业投资还存在哪些问题?

A:我认为这其中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跟不同部门随时出台的政策规章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顶层设计缺少协调性的结果导致医药健康产业的相关企业进入左右互搏的困境,这从企业角度是很痛苦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投资机构的困惑,因为预期难以评估。

其次,医疗健康产业投资要求的专业性很强,因为钱是不具备产业属性的,所有资本都可以进入,但是不具备专业属性的资金进入了专业特征鲜明的医疗健康产业,会产生了一些专业陷阱,具体来说就是对价值的合理判断产生了严重的误区。估值被推高,有没有泡沫,见仁见智。但我认为一个良性的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的专业判断。当然更多的资本进入会促进价值发现,不过反过来非专业的人去看专业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诱导泡沫的价格竞争,导致投资者越理性越痛苦。还有就是大量的国有资本进入不利于民营资本的发展,现在各地政府都有所谓产业引导基金,而产业引导基金里面一定不会漏掉医疗健康、生物医药,而我觉得特别是医疗健康早期的项目,应该更多的鼓励民营资本的发展,使得投资的结构更优化,而不是官民相争,乃至无序竞争。

第三,医药健康产业的投资需要长线投资,但投资机构是一个有时间制约的投资活动,这就产生了长短错配的、急功近利的倾向,这个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也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问题。

Q:有一种观点说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一定会诞生出来能够影响社会的BAT量级的产业巨头,你怎样看?

A: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但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马云讲过,下一个BAT一定不在互联网里面而是在医疗健康领域里面,这个话是对的。但是这句话能成立需要很多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的匹配,更多的是需要技术驱动的,所以短期来看是看不出来的。

但是在短期来看,市值超过一千亿元的医疗健康企业,会从最近一年的个位数现象演变成为未来三五年的两位数现象,也就是将有十家以上的医疗健康企业超过一千亿元市值,那在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但这应该是一个有序进展,不要急于求成,从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来讲都不要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对这个产业不好。

过去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上,医疗健康企业已经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左右,市值则占到总市值的6%以上,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巨大进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