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新闻:华为自己注册了鸿蒙商标。鸿蒙这个名字来自中国的一部奇书《山海经》,这是真正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鸿蒙的意思是说在盘古在昆仑山开天辟地之前,世界本是一团混沌元气,这种元气叫做鸿蒙,古书上把那个时代称作“鸿蒙时代”。

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孕育无限可能的鸿蒙时代,已悄然降临

01

到了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张载也写过一部奇书叫做《正蒙》,这本书也写了鸿蒙。给“蒙”正名,给“蒙”做了一个系统分析。

张载是中国思想史上在思想的系统性、逻辑的严密性上,真正接近西方意义上伟大哲学家的第一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哲学在张载那里从道德箴言的层面逐渐变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思潮。

而这种思想所播种的文明的种子,可能会裂变成科学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演变成物理学、数学、化学,进而造就一个与近代西方同样璀璨的科学主义文明。

只可惜,宋代的君主实行投降主义政策,大好河山拱手相让,赵氏王公精神萎靡,“暖风吹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在颠沛流离的时代变迁中,张载的思想最终没有成为那个时代的主宰。

一个原本可以伟大的契机被扼杀在了鸿蒙原初思想勃兴的时代。

生为大儒,生临一个具有伟大鸿蒙机缘的时代,却遇到了羸弱的朝廷、投降主义的领导,这是张载此生最大的悲剧,或许也是中华文明最大的悲剧。

而今天,在历史的微芒处,我们似乎看到了另一种伟大的可能:

鸿蒙,孕育着无限,蕴藏着生命的原点,鸿蒙既判,辟地开天。

因此,无论从哪个视角审视,在新中国成立第70个年头的2019年,无论你试图去做任何否认,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新的鸿蒙时代,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悄然降临。

而更值得欣慰的是,这些新时代的张载们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国家:

一个傲骨在腰、不畏强暴、义无反顾、抗争到底的伟大国家。

02

从战略的角度审视,任正非的深谋远虑,震惊了无数人。

我去看过华为的大楼,那时候只是知道华为在行业是领先的,但是真的没想到到领先对手这么多。

之前看各种自媒体带节奏,觉得华为可能会面临绝境,直到华为海思芯片总裁何庭波关于备胎一夜转正的那篇内部信息出来,我还以为那是网上传的假消息。

后来我看到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的公号上都在转发那个看似截图有点粗糙的内部邮件后,深深被任总的战略震惊,任总接受媒体采访的重磅稿件发布后,我更是被彻底震服。

我建议大家把任总的这篇重要讲话打印出来,认真逐字逐句的阅读。这是他一辈子奋斗经验的精髓,也是他养成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大担当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从他的讲话可以看得出来,他是真正的世界级的战略家,只不过他之前一直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不轻易对外人宣传,只顾自己发展自己、只顾闷声发大财而已。

但是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一样,发展到一定阶段,不是你低调不低调的问题,而是你已经没有办法低调的问题。

别人把你扒了个精光,已经不允许你再低调了。这个时候,分步骤、分批次的,处变不惊的打出自己的一个个王炸,把敌对势力、不怀好意的人的脸打肿,简直是一种神仙级的操作。

任正非战略和特朗普政策对决,本质上是房地产VS制造业的巅峰对决。

房地产其实不需要什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永远是借力打力。贷款是银行的,土地是借钱买来的,施工是垫资的,工人是施工队雇来的,只要有钱,万丈高楼平地起,根本不需要多少未雨绸缪,因此这样的大厦事实上充满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但是制造业不一样,尤其是高科技的制造企业,都是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这种东西没法借力打力。你自己不明白,这个活就没法干,就算是吸引人才,自己也得先有两下子,否则你靠借力打力根本搞不定,所以制造业事实上具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我想,这几天在江西考察的领导,心情应该是非常愉悦的。因为中国的企业太争气了。尽管大家都知道中国企业很争气,但是没想到会这么争气!争气到很多人一看就有流泪的冲动。

两军对决的巅峰时刻,没有什么东西比信心更重要。如果说有,那就是不论对方出什么牌,我们永远有后手,而这不仅仅是信心,更是绝对的实力。

华为在此时此刻传递出的信心和实力,事实上变成了一种开放包容、气定神闲的民族精神,起到了定鼎乾坤的伟大作用。

这种伟大,一方面来自于开放精神,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任正非本人的伟大战略。这个战略以前是韬光养晦,现在则是被迫进行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斗争。

我想,上至国家,中到企业,下于个人,都应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战略。

03

此时此刻,很难不让人想起一个人和那个时代。

他本来是可以安安稳稳做个官,接受投降主义的思潮,被改造,被改编,成为一个坐享高官厚禄的人。

但是,从他立志出乡关的那一刻,他就没有想过要投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始终想着要自己更生,要独立自主,要艰苦奋斗。

正是应为没有种下投降主义的基因,当敌对势力用铁血政策对他和他的朋友、他的理想进行清洗和毁灭的时候,无数人牺牲了,无数人投降了,无数人最终被历史湮灭了。

而他义无反顾选择了抗争到底的顽强奋斗。

于是,34岁的他,离乡背井,子散妻离,一路牺牲,一路奋斗,哪怕遇到再难的绝境都永不低头。最终,他的一路奋斗也成为一个开天辟地新世界的鸿蒙时代。

所以,每当想起这些过往的岁月,我就会想起那些令人感动的文字,那些文字简单而质朴,却蕴含着一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密码。

一个国家总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团队总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也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这几天领导去江西考察时反复提起的一种大精神、一种大气魄:

风雨浸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谨以此文,向伟大的奋斗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