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一个真正的乱世,在那个时代,涌现出了很多真正的猛将,他们都能在乱军之中,来去自如。例如赵云在汉水之战中,先救老将黄忠,再救部将张著,两度冲散曹军的阵型;曹仁率几十骑,在数千人中,救援部将牛金,获“飞人”之称;文鸯在司马师大军之中, 七进七出,惊死一代权臣。可惜的是,这些真正的猛将,很少有机会出现在同一战场上,无法为我们上演真正的强强对决。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在天下三分之前,两个绝对骁勇的大将,出现在了同一战场上,只不过他们当时属于同一阵营。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公元200年,曹操东征,打败了刘备,于是刘备自己跑路,投奔了袁绍,一生忠于他的大将关羽,却遭到了曹操的生擒。曹操是一个爱才之人,他擒获关羽之后,待关羽非常优厚,并将其拜为偏将军。当时袁绍派自己的大将颜良,围困了白马。曹操派张辽和关羽为先锋,前来迎战颜良。关羽看到颜良的麾盖之后,直接策马而出,不但斩杀了颜良,还带回了其首级。
  从这一战中,我们不难看出关羽的武艺高超,三国名将中,能够闯入敌军之中的有很多,能够在敌军之中杀进杀出的,也不是唯他一人。但是能够取敌将首级,并达到“诸将莫能当者”这一效果的,只有关羽。所以他的战绩,惊艳的不仅是战场上的众人,以及后世的我们,还有一代枭雄曹操。他刺死颜良之后,曹操立刻就上表,请封他为汉寿亭侯。
  不过我们在惊叹关羽的武艺时,也不能忽略掉与他同为先锋的张辽。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在汉中与刘备开战,亲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当时张辽、乐进、李典三人,手下仅有七千守兵。但是张辽仅凭八百步卒,就杀到了孙权的麾旗之下,被大军包围之后,凭借自己的武艺,杀出了重围。得知还有士兵被困于阵中,他再次杀入杀出,创下了以八百破十万的传说。张辽生于169年,合肥之战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六岁,还能有如此战绩,那么解白马之围时,才三十岁左右的他,应该更威猛。可是为什么最终斩颜良的人,是关羽,而不是他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关羽急于立功,抢先出手
  关羽一直忠于刘备,在曹操手下时,他曾对张辽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意思是说,他虽然感激曹操的厚待,但是誓死追随刘备,想在报答曹操之后离开。被派去解白马之围,对他来说,是一个绝佳的立功机会,所以他刚刚望见颜良的麾盖,就直接冲了出去,张辽就算有同样的想法,也来不及出手。
  二、两人性格有差别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关羽是一个性矜高的人,他能力高强,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他看到颜良的麾盖之后,直接就策马而出了。张辽虽然也是一员猛将,也曾直接杀到孙权的麾盖之下,但是他的性格是偏稳重的,毕竟专门为形容他而生的成语,“中军而立”一词,现在还在流传。由此可见,张辽不出手,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性格原因。毕竟在合肥之战的时候,如果不是兵力差距太大,又有曹操的来信提醒破敌之法,他也不一定会犯险。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