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犹太人经历了两千多年流离失所、惨遭荼毒生活后,终于在1948年5月14日建立了以色列国。建国之初,以色列仅有78万犹太人,可是随着以色列国的建立,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归心似箭,纷纷回到他们的“应许之地”以色列,到了1951年末,以色列的犹太人剧增至149万。

然而,当时德国已经一分为二,成了两个国家,一个是被美国控制的西德,一个是被苏联控制的东德。找东德要赔偿似乎不太可能,而找西德要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为犹太人和美国的关系不一般,有美国人撑腰,要来赔偿是完全可能的。于是以色列来了一个狮子大开口,要求德国赔偿10亿美元!
而西德非常明白,德国在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屠戮是惨绝人寰的,不是说几句好听的话犹太人就能善罢甘休的。所以,对以色列找上门要赔款,西德早已有了思想准备。

在向德国索要赔偿问题上,以色列国内意见也不完全一致,主要有两种主张。一是坚决反对跟西德进行赔偿谈判。这种意见认为,就算西德赔了钱,这些钱也都是犹太人的血汗钱。所以,以色列宁可借高利贷,也绝不向西德伸手要钱。第二种意见认为既然西德的赔款是犹太人赚的,为什么不要?如果犹太人都饿死了,复国还有什么意义?而且,我们只要赔款,不会接受道歉。
而西德内部意见也有分歧,一种意见认为以色列太不像话了,把德国当成开银行的了,我们战后恢复重建也急需大笔的钱,哪有钱给以色列?让他们找美国主子去要!再有是希特勒屠杀的犹太人,与我们这些都是反对纳粹的人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让同是受害者的德国人民拿钱?而且一张嘴就要10亿美元,那来的那么多钱,就算赔钱,最多7.5亿,而且以实物折现为主。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不管怎样说德国确实对不起犹太人, 应该以国家名义进行赔偿。要换位思考,理解犹太人的心情,要有大国风度和胸怀,对以色列赔偿,有利于重塑德国国家形象。基于这样的情况,双方互不相让。德国虽向以色列道了歉,但涉及赔偿双方都互不相让。所以第一轮的谈判以失败结束。

以色列对此非常愤怒,可最着急的还是它的主子美国。因为美国担心以色列能否在中东立足,而自己又不想出钱,就逼着西德掏钱。美国曾警告西德,再扯皮一切的后果自负。当时西德与苏联扶持的东德关系相当紧张,没有美国的支持是万万不可的。在这种情势下,西德没有办法,只有做出让步。
经过多轮的讨价还价,最终西德和以色列在1952年9月10日就赔偿问题达成了《卢森堡协定》,协定明确西德在1966年之前,向以色列赔偿30亿马克的物资。向犹太人对德索赔委员会赔偿4.5亿马克。
这仅是实物和赔付个人的钱。从1958年到1965年,西德还要向以色列提供了包括先进的潜艇、导弹、战斗机等价值26.6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笔钱不是赔偿,是西德出于中东战略平衡的考虑,自愿给以色列的援助。

这些援助帮了以色列大忙。来自西德的物资在以色列急需港口、电力等设施建设上派上用场。当时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实行石油禁运,西德还花重金从英国购买石油,再运往以色列。
以色列虽然打赢第一次中东战争,但在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中处境依然十分艰难。可以说是西德的赔偿帮助以色列生存下来。以当时的物价计算,以色列每人从西德得到高达4万美元的赔偿。与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均GDP相当。这当中还不含西德民间的赔偿。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西德给400多万犹太人赔偿了500亿马克。
西德的赔偿和援助,引起了很多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像埃及在1965年2月,故意邀请东德高层访问埃及,以此警告西德。为此西德不得不又给埃及约4亿马克的援助。其实西德也不愿意这么做,只是被与以色列交好的美国所控制,所以才对阿拉伯国家做出让步。

现在回头来看,德国的赔偿和援助对以色列度过建国初期的艰难贫困时期,让以色列得以立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德国的赔偿和援助,也许以色列建国初期更加艰难,或许立足更加艰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