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孩子接受教育,父母需要重视,但也不必过于忧虑,但是每天放学后跟孩子的沟通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下4个话题既能够拉近亲子距离,也能帮助孩子能力提升健康成长。而还有的父母会从孩子离开自己的时候就开始担忧,想象着孩子在学校里不被老师照看,忍不住留意家长群中的信息,反复询问老师或者查看平台监控。

优秀的孩子,是被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的,在校园教育中自由成长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承载了家中好几个长辈的所有关怀和爱意,同时家庭寄托了给孩子期望。越来越多的现代家庭,孩子父母中的一位会选择在孩子上小学前全职在家,全心全意照顾孩子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

到了孩子逐渐长大,到了去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年纪,父母们的感受和态度就显得大相径庭。有的父母会庆幸终于可以把小麻烦送到老师的手里去接受教育,自己终于得到了解脱,毕竟老师是最适合教育孩子的人,可以逐渐找回原来的自己了。而还有的父母会从孩子离开自己的时候就开始担忧,想象着孩子在学校里不被老师照看,忍不住留意家长群中的信息,反复询问老师或者查看平台监控。

两种家长的想法没有完全的对错,但依旧不可忽视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分伯仲,同等重要。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是从父母身上获得的。而学校中提供的系统教育能够让孩子快速融入集体,建立规范意识,培养自主能力。让孩子接受教育,父母需要重视,但也不必过于忧虑,但是每天放学后跟孩子的沟通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下4个话题既能够拉近亲子距离,也能帮助孩子能力提升健康成长。

1.问问在学校里的表现

让孩子自己评价在学校里的表现,既是了解孩子校园生活的途径,也是对孩子日常行为引导的第一步,对于孩子做得好的方面嘉奖鼓励,对于不足之处探讨改进,培养一个“吾日三省吾身”的小君子。

2.聊聊学习收获的东西

在学校里,孩子不仅仅接受的是课堂上的知识,更多能学会的是和他人接触所带来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每天跟孩子聊聊学习收获到的东西,既可以帮助孩子巩固课堂知识,也能提升待人处事的能力。

3.谈谈印象深刻的事情

如果孩子每天能够说出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可以了解在孩子们的心里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他们更加关注,给出正确引导方向。孩子的表述能力和演讲能力也在每天的叙述中逐渐提升,还锻炼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思维逻辑能力。

4.想想需要提供的帮助

孩子毕竟还不成熟,有些问题和困难可能她们并不能及时发现,也不知道跟家长怎么开口,问问孩子需不需要帮助,告诉他们父母永远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情绪安抚。

优秀的孩子,被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的,在校园教育中自由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