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FM·管理一点通

企业招聘常犯的4个错误 来自凤凰读书计划 00:00 14:08

企业招聘常犯的4个错误

找到合适的员工,是不少企业头疼的难题。很多应聘者简历优异,面试交谈愉快,但是在工作中表现并不理想。《财富》中文网的一篇文章认为,很多公司招不到适合的员工,都是因为犯了以下4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速度是关键。企业应该秉持着“招聘要慢,解雇要快”的原则。招聘过程必须慢慢来。管理者一定要给自己和团队足够时间,明确新岗位的具体职责、对求职者的期望和具体要求。整个招聘过程中都要清楚,自己在寻找什么样的员工,如果没弄清楚,最后你和求职者都会很懊恼。

第二个错误,最重要的指标是求职者的能力。每次招聘都该牢记一件事,应聘者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程度,比他自身的能力更重要。如果能招聘到既认同本企业文化、工作能力又强的人,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况。但是,培养员工掌握特定的技能容易,改造一个人适应特定的企业文化要难得多。如果新员工不适应企业文化,不仅员工本人痛苦,整个团队也会受影响。星巴克的前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对此做过极为精辟的解释:“招聘是一门艺术,不是科学,从简历里看不出求职者能否适应企业文化。”

第三个错误,只要能力够强,个性傲慢也没关系。事实上,在职场中,没有人会喜欢和脑袋聪明但性格奇怪的人共事。每周花40多小时和一个傲慢、自负或者有负面情绪的人相处,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在招聘时,应该寻找那些你愿意一起共事的人,招对团队有益、提升团队活力的人。讨人喜欢不代表一切,但很加分。

第四个错误,通过性格和职场能力测试就能充分了解求职者。其实,各种测试并没有那么靠得住。现在流行的一些测试设计得很精妙,但只能帮助你了解某位潜在员工的一些优点和缺点。在面试中,招聘者要确保自己能充分判断,求职者展示出来的哪些方面是真实的,哪些可能是伪装的假象。招聘者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设计面试问题和谈话要点,这样才能确保自己招到想要的人才。

迅雷创始人程浩——

投资to B的6个建议

程浩作为迅雷创始人,有11年的亲身创业经历。2016年,在迅雷上市两年后,他成立远望资本,专注于科技投资。在11月4日的甲子引力大会上,程浩谈到了自己对中国 to B 行业的一些观点。

.

首先,程浩认为中国To B时代已来临。有三个原因:

一是人口和流量红利减弱,企业获取用户和留住用户比以前困难,导致企业增长缓慢。产生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加强自己的管理,精益求精。这就是to B的机会,to B就是帮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二是中国人力成本急剧上升。公司招一个人需要付出更多的薪水,人力成本便宜的时候公司可以招人自己做,但人力成本贵的时候,买服务就更便宜。所以,人力成本急剧上升驱动to B爆发。

三是现代的企业都开始重视降低管理成本。把一些标准化同时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给外包出去。

那么投资To B要注意哪几点呢?程浩认为,

第一,技术创新要么是极大地降低成本,要么是极大地提升效率。如果企业所做的创新新跟这两个不挨边,那就没有意义。

第二,要接触客户,不是单纯的技术提供商。比如海康威视,因为它现在的算法不成熟,需要用别的公司提供的算法。一旦它的技术成熟,就会把现有的算法供应商替换掉,所以,只做中间提供商,不直接接触客户的话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要有很强的产品化能力,所做的产品要有很好的通用性,能大幅降低实施成本。

第四,是要有很强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能力。比如做机器人,所有的关键部件都是从日本进口,那么这个产品的竞争力非常有限。成本控制决定你能不能便宜地做出来,供应链能力决定你能不能大量做出来。

第五, to B类的创业项目,CEO都是首席销售。因为当产品不成熟的时候,CEO就是对产品最理解的人。

第六,对于to B类企业来说,客户对于价格不敏感,切忌采用免费思维。一是客户会担心数据泄露,二是客户会担心企业没有稳定收入,不能长期保证服务质量,所以,投资to B类企业时,要看这个公司有没有良好的现金流。

FBI谈判专家:如何掌控谈话局面

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周末约好和朋友逛街,老板却临时加塞非紧急任务。女朋友不高兴了,问她怎么了,她只是回答,没什么。修改了N版设计方案,合作方最后却说,感觉还是开始那版更好一些……

而在FBI前国际危机谈判专家克里斯·沃斯看来,我们遇到的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不会聊天。对此,沃斯在《掌控谈话》这本书中给出了3个建议。让你轻松破解聊天时的尴尬局面。

招式一:重复对方的话。沃斯在FBI的工作经验是,重复对方最后说的三个单词,或者三个单词中最重要的那一个。她说,在FBI整套人质谈判术中,重复是最接近心灵的诀窍。我们在重复对方言行过程中,潜意识里会向他表现出,“相信我”,“你和我是同类。”这样的信息。和他们在心灵上建立起连接。此外,通过重复对方说的话,你的对手就会毫无悬念地开始解释自己最后说的话,从而维持双方的交流。

招式二:把对方的感受“标注”出来。沃斯曾因大雨导致航班延误,被困在机场,很多怒气冲冲的乘客向工作人员咆哮,要求给一个说法,当然并没有什么收获。而沃斯为了提早登机,她说了三句话;一是“你好,我叫沃斯,似乎刚才的乘客们火气挺大啊。”;二是“看起来真是繁忙的一天啊……”;三是“看上去你把这一天繁忙的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我也受了天气影响,航班延误了。有没有可能这个航班会再开放空座?”虽然工作人员没有立即回应,但双方保持沉默30秒之后,工作人员打出了一张登机牌交到了他的手中,并解释有好几位乘客无法在航班起飞前抵达。

她的逻辑是,帮助对方把感受说出来,能让你快速的和对方套近乎。沃斯建议,标注使用的语句开头,几乎都会用以下说法:“看上去……”“听起来……”“似乎……”此外,当你把标注抛给对方之后一定要保持安静,听对方怎么说。

招式三:用“如何”引导对方提供执行方案。“我该如何做?”“我怎样做才能帮到您?这样说既能让对方了解你的处境,又能让你的对手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还能引导对方想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巨头与仿生企业

像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无论将精力转向哪一个行业,都能大获成功,即便在它们从未涉足过的医疗,运输、汽车等领域,它们也能一击制胜。它们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公众号红杉汇编译的这篇文章给出了一些解释。

首先,文章把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以及一些独角兽公司称为“仿生企业”。因为它们将技术与人类智慧进行了结合,获得了三种新型资本——行为资本、认知资本和网络资本。这是它们的致胜秘诀。

第一个秘诀是行为资本:指通过一定的数据收集、数据汇总和数据建模方式来获得有价值的理解。比如众包地图waze,它从用户的驾驶速度和行为表现中获得数据,交通堵塞时,用户的驾驶速度减慢,这时,这部分信息就会立即融入Waze的模型之中。Waze用户也可以与软件互动,进行路况报告,它的精确度也会随之提高。

第二个秘诀是认知资本,其价值是工作的可计算性与自动化,把数据转化为实体工具。比如航天飞机的健康维护与保障。首先在电脑里建立真实飞机的模型,并通过传感器实现与飞机真实状态完全同步,这样每次飞行后,根据结构现有情况和过往载荷,及时分析评估是否需要维修,能否承受下次的任务载荷等。

第三个秘诀是网络资本:企业的本质是连接顾客、员工和信息。例如,顾客在家试衣服时,可以用亚马逊的服装购买服务Echo Look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询问他人的意见,这些意见就被用到亚马逊的研发和营销上,这就是信息、企业和顾客的连接,也进一步利用了行为资本。

接下来文章指出,按照以下三个方法,创始人就能带领自己的公司迈入仿生企业之列:

一是转变商业模式:不只是管理产品或供应服务,而是利用各种途径,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求。

二是转变经营方法。不只是利用自己手中的信息,而是紧随信息流动的脚步,利用那些可以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共享的信息。

三是转变竞争中取胜的方式。不再把致胜关键寄托于竞争对手的可预测性,而是依靠那些可以让公司一旦取胜就能独占鳌头的平台。

盛希泰——

对科创板的五点解读

最近,科创板的设立和注册制的到来引爆了资本市场。科创板和注册制推出后,降低了对创新企业盈利和股权结构等方面的要求。上市门槛和投资者准入门槛的降低,将给创新企业带来更大的资本市场支持。对此,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洪泰集团董事长盛希泰分享了自己对科创板的五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推出,让中国资本市场迎来第三次重构。将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实现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尤其是注册制,是资本市场更加市场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将进一步改善资本市场功能、完善资本市场机制、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第二个观点是:科创板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信心。科创板的推出是通过资本市场改革,助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现在中国经济面临挑战,资本市场要想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就要让资本市场拥抱创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这样一定会带动整体经济的提升。

第三个观点是:科创板将还原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多元化的本质,还会催生出一批伟大的创新型企业。资本市场的本性是一个有条件的、带有一定“赌性”的市场,以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审核,无论是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都是严格的,导致资本市场没有真正起到对企业不确定性的支持作用。科创板淡化了对企业盈利的要求,强化了企业在科技和成长增速方面的要求,这就是对创新创业的一种支持。

第四个观点是,科创板将重点面向尚未进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这部分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并不容易,设立科创板将完善上交所现有市场制度。

第五个观点是,在国内资本市场,一个创业项目原来与资本市场离的很远,科创板将大幅缩短上市时间、大幅提高上市的可能性,使得创业项目、创业投资与资本市场直接连通。

目前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无本质区别,甚至创业板的审核严格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中小板,某种意义上来说,前三者属于一板,而科创板将成为真正的“创业板”。

长按下方二维码,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问伴读君

要读书,更要发声!不论你是想吐槽还是有疑惑,有观点还是想表达见解,都欢迎私信我们畅所欲言,伴读君每周精选精彩问题汇总。

分享讨论

关注凤凰读书计划公众号,点击下方写留言,即可分享精彩读书感悟。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分享知识是一种快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