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子女们都习惯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却经常忽视了父母的情感需求。其实,父母对子女并没有太复杂的要求,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学有所成,但是父母同样希望得到子女的关怀和牵挂。

付女士,女,22 岁,在校大三学生。 “我和妈妈沟通比较多,几乎无话不谈,虽然妈妈有时候很唠叨,但我长大了,理解妈妈了。可我对爸爸每日忙碌的应酬生活无法理解,他总是把很健谈很积极地一面留给外人,把最消沉的一面留给我们母女俩。他在家里的话并不多,虽然他对我很关爱,可是因为他工作回家后的消沉和疲倦,我们并没有找到什么共同的话题。平时我在学校和爸爸联系很少,一般都是和妈妈通电话,假期回来,我和爸爸几乎没话可说,都有点尴尬……”

“在我上大学的初期,遇到什么事情,都给家里打电话,与家里的联系还是比较频繁的。但是,自从我适应了大学生活,身边的朋友也渐渐多起来后,我和家里的联系就少了很多。妈妈也说过我好几次,要给家里多来电,父母也都在挂念着我。慢慢的,我开始理解远在家里的父母对我的挂记和思念。于是我开始主动的和家里联系,因为我的联系,爸爸开始和我慢慢交流,家里人在电话里欢快交谈,似乎又回到了我在家的状态,甚至比我以前在家的状态,还要好!”

父母对我们的爱深沉而不外露,身为子女的我们也要理解父母的心理状态,父母为我们操劳了大半辈子,我们要学会感恩回报父母,多关心自己的父母,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体谅父母的苦衷,在没有经济独立的情况下尽力为父母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更要珍惜在家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在父母空巢时期多与父母定期保持联系,将父母的孤独感降低。

此外,社会各界也要充分重视中年空巢家庭的夫妻需求,发挥自己应尽的作用。

首先,政府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展开相关的社会工作和公共服务,为民众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比如:通过调整就业政策,创造就业岗位等政府行为,减少“下岗”、“提前退休”等职业危机对中年人的影响。

同时,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中年空巢家庭的养老需求,要及时建立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对中年空巢人群提供高效专业的咨询和服务,使其获得社会关注。各个社区可以定期开展关爱“中年空巢家庭”的活动,比如宣传普及各类知识、专业机构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等。社区要通过不断的进行引导,潜移默化的让这些夫妻从中年空巢家庭的困境中出来,使其多接触社会,多参与社会,使得这些群体感受到社会的人文关怀。以往的社区建设往往太偏重助老敬老和再就业工程,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矛盾与日俱增,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年空巢”家庭所面临的困境。因此,一方面,发挥社会在提供社会服务中的优势作用。社区应及时广泛的开展义务服务,关爱和帮助中年空巢家庭,使其融入社会,积极面对生活。与此同时,社区在解决中年空巢家庭实际生活困难的同时,更应该想方设法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得这个群体可以走出生活和心理的双重困境,积极的回报社会。

中年空巢家庭健康、良性的发展是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体现。社会各界应该给予中年空巢家庭极大的支持与关注,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这一目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