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个绝对” 共建幸福大通

时政 | 民生 | 热点| 民俗 | 文化 | 新闻 | 旅游

庄员们致富的领头人

——记长宁镇双庙村“五星级文明户”袁录明家庭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大通县长宁镇“五星级文明户”袁录明家庭。家和万事兴,人勤百业旺。袁录明,大通县长宁镇双庙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多年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华丽篇章。

1984年,改革的春风吹拂在青海大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纷纷离开家乡,外出务工。16岁的袁录明,因为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放弃了继续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毅然跨入了外出务工的行列。他用稚嫩的双肩,扛起了挣钱养家的重担,先后在建筑工地上当泥瓦工和钢筋工,在县城的菜市场里贩卖瓜果蔬菜,在碱厂担任过车间主任。2009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在外奔波多年,积累了宝贵经验和一定资金的袁录明,萌发了返乡创业的念头。他瞄准了青海市场上鸡蛋短缺的商机,依托双庙村城乡结合、依山傍水、环境优良的地域优势,联合50户农民筹资500万组建了大通县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流转土地70亩,投资96万元,建成两栋标准化鸡舍,养殖蛋鸡一万只,进行鸡肉、鸡蛋、雏鸡等产品的生产销售,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机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蛋鸡养殖和产品销售。三个月后第一批鸡蛋上市,净赚18万元。他趁热打铁,将蛋鸡养殖增加到两万只,到年底,净收入达到30万元,赚得人生第一桶金。为了尽快掌握科学养鸡知识,他报考了青海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攻读畜牧兽医专业,刻苦学习专业理论,系统掌握养鸡育雏、品种选择、饲料配方、疫病防治、经营管理等知识,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养鸡专家。经过8年艰苦创业,合作社经营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目前,合作社固定资产从160万元迅速增加到5800万元,饲养规模从3万只扩大到10万只,年产鲜蛋1260吨,销售雏鸡30万只,销售肉鸡200吨,销售收入从200多万元增至3800万元。

致富不忘乡亲,袁录明时刻把“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挂在心里,先后给大通一中、二中、六中、二完小等学校捐赠物资2万余元,让学校购买一些必要的教学仪器。他还在百忙之中走进教室,给孩子们当起了名誉班主任、课外辅导员等职务,为孩子们讲解一些道德伦理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们茅塞顿开。东峡镇的一位学生家长说:“我患有很严重的病,这几年都没法出去打工,一度想放弃孩子上大学的梦想。袁经理给我们家带来了很多帮助,给孩子资助了很多钱,让孩子如愿上了大学。之后我和老婆到袁录明的鸡场打工,也挣了不少钱,我非常感谢袁总!”仙米庄村的高三学生小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但昂贵的学费让全家人一筹莫展。袁录明知道后,给小张资助了5000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这样事情只是袁录明无私奉献的一个缩影。“捐资助学,功德无量,回报社会,大爱无疆”——这是所有被捐赠学校师生对袁录明关爱教育事业最好的评价。

勤劳淳朴的袁录明,以博大胸怀和坚强毅力,谱写了一曲回报家乡、回报乡亲的创业者之歌。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录明不骄不躁。他说: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他会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监制/文鹏 责编/郑明善 编辑/龙文英 内容/县文明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