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广州黄埔新港港区全通秀丽码头迎来了一批迟迟归家的“故人”——清中期“泰兴号”沉船事件中散失海外的12万件古瓷器。

▲收藏专家现场品鉴(红衣服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陶瓷鉴定专家余乃刚)

至此,这一象征中国海丝文化的国宝终于亮相公众眼前,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广东省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出席“泰兴号”遗珍回归祖国仪式。

记者获悉,这些文物是泮庐集团董事长郑长来从英国联邦贵金属公司一次性购入的。该批古瓷器目前已完成口岸通关回国,明年1月将举行专家研讨会,进行国内认证,研讨会后将按照预期计划进行巡展和捐赠。

郑长来董事长2017年12月荣获“博鳌儒商榜精英人物”称号,今年10月22日在其中山的泮庐健康产业园承办了“中华儒商大健康研讨会”。

郑长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购买这12万件青花瓷是他的夙愿。作为中山企业家,肯定会把部分古瓷器捐赠给中山,我是中山的一份子,我们的企业除了北京、河北以外,大部分在中山,也很希望首次捐赠仪式在中山完成,后续会与中山市博物馆合作,把这些遗珍展示给更多的中山人民。

▲博鳌儒商精英人物、泮庐集团董事长郑长来在接受记者采访。

据介绍,“泰兴号”商船长约60米,宽约10米,重1000多吨。1822年(道光二年)1月从厦门港出发,厦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目的地为古称爪哇的印尼,由于海上大风偏离航线,1822年2月7日不幸触礁沉没,共1800余人遇难,主要是中国乘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难之一。

1999年5月,澳大利亚一家海洋公司在南海附近把“泰兴号”打捞出水,获取了20多万件中国清代瓷器,随后运到了欧洲进行了多次国际拍卖。这些瓷器大都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福建德化生产的专供出口的青花瓷,以青花盘、碗、杯、碟、罐、盖碗等日用瓷居多。

作者:记者 张倩

文章来源:中山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