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魏文侯是战国时期第一个出场的英雄。
他主动迎接了新时代的到来,广泛吸纳人才,并开始用变革为魏国注入新鲜血液。
在魏文侯的一生中,启用了李悝,吴起,西门豹等等杰出人才,这些人才也不负众望,最终将魏国推向神坛。
可以说魏国是在封建进程中迈出第一步的国家,率先为战国时期的变法之风提供了榜样,魏文侯也是第一个向封建君王看齐的人。

在关于统驭之术的权力游戏中,魏文侯是个高端玩家,他的政治手腕和政治敏锐度远远超越了同时期的诸侯王。
相比与同时代的诸侯们,魏文侯更像一个封建经验成熟,善于驾驭和洞察的君王,而不是尚处在懵懂之中的战国诸侯。
我们通常都不理解处于权力核心中的人是怎样交往与博弈的,因为这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过于遥远。
政治是无情而现实的,尤其是生在帝王之家。
甚至连家人之间也缺乏一种完全的信任,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但好在历史给了我们一些线索,我们能够从魏文侯与他的儿子“太子击”的交往中窥探到当时的政治暗语和权力交往中的常用方式。

当魏文侯派乐羊击败中山国后,并没有将中山国分给乐羊,而是派当时只有十三岁的太子击前去驻守。
因为中山国与魏国并不接壤,中山国实际上也成为了魏国统治下的一个独立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与中山国,魏文侯与太子击之间相互并没有往来,这种亲情的疏离让魏文侯与太子击都倍感失望。
作为儿子的太子击主动打破僵局,想要和父亲联络,同时也想回到祖国以便将来继承父业。
但是魏文侯对多年未见的儿子充满怀疑,心中也在思量这个多年未见的儿子是否有做自己继承人的才能。

这场父子博弈是由太子击的老师赵仓唐代为完成的。
当赵仓唐带着魏文侯喜欢的晨凫和北犬来见魏文侯时,魏文侯通过旁敲侧击来测试太子击的生活近况和道德品行。
当魏文侯问道儿子最近都在学习什么时,赵仓唐答道:“《诗经》。”
魏文侯又进一步问道喜欢哪首,希望通过爱好来揣测儿子的心智,赵仓唐说出早已准备好的答案:《晨风》和《黍离》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这是《晨风》中的句子,原意是表达一个痴情女子苦苦等待情人却始终不得见的悲伤心情。
赵仓唐借此表达魏文侯对儿子的不管不问,和太子击在北方的中山国苦苦等待父亲垂青的心情,企图打亲情牌唤起魏文侯对太子击的感情。
魏文侯当然知道赵仓唐背后的意思,也明白了这也是太子击的意思。
他并没有因此贸然就将儿子召回,因为想做他的继承人就必须要经过考验,证明能自己配得上才行。
魏文侯派人将一套衣服拿给赵仓唐,让他转交给太子,并且嘱咐必须在鸡鸣的时候再交给太子。

拿到衣服的赵仓唐不敢怠慢,返回中山国后在第一个鸡鸣的早晨敲开了太子击的房门。
当太子击睡眼朦胧的看见赵仓唐和他带回的衣服时,发现这些衣服全都是凌乱的摆放着,太子击忽然一个激灵让赵仓唐赶紧收拾东西和他回魏国,说魏文侯想要召他回去了。
赵仓唐并不明白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太子击解释道:“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原来这是《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中的句子,讲述的是一个大夫天还没大亮的时候就起床着急去上朝,匆忙之下连衣服都穿反了,借此表达被国君召唤时臣子面圣的急迫心情。
魏文侯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比喻测试了太子击,因为他与太子击多年没有见面,全凭赵仓唐的一面之词不好判定太子是否真的在潜心学习。
当赵仓唐说太子平常在读《诗经》时,魏文侯就用诗经里的典故测试太子击,如果他真的读书够细致肯定能够明白自己的意图,也就说明太子确实是在认真读书了,而且没有欺骗自己。

好在太子击确实是熟读了《诗经》,所以才会瞬间明白背后的意思,从而为自己的政治前途赢来了机会。
当太子击出现在魏文侯面前时,魏文侯倍感欣慰。
他说道:“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
意思就是把贤能的长子派到苦寒的远方而把宠爱的小儿子留在身边,是我的过错啊。
至此,太子击终于从遥远的中山国回到了祖国,等待着他的也将是美好的前程。魏文侯的考虑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无疑是太小看魏文侯了。
关于魏文侯这么做的动机,除了试探太子外,其实也有着更深远的政治考虑。
一般按照惯例,家族继承人问题都是要与大臣们讨论的,因为太子击常年在国外,小儿子公子挚常年留在他身边。
所以他断定大臣们都是偏向公子挚的,如果和大臣们认真讨论事时,他从一开始就会听到不实之言,从而容易造成错误的判断。
之后,魏文侯大宴宾客,在宴席上将如何考验太子击的事讲出来,也让大家都心服口服的接受太子击。

相反,如果太子击当时没有通过考验,那么他将永远被留在中山国,而更为受宠的小儿子公子挚则会成为继承人。
魏文侯让太子击当众发表演讲,想借此最后考验一下太子击,看看他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情商到底如何。
太子击,也就是后来的魏武侯魏击显然是个大场面先生。
在酒宴上,太子击吟了一首诗,这首诗是来自《诗经·大雅·卷阿》:
“诗曰:‘凤凰于飞,哕哕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舍人之谓也。”
这首诗所讲的是当初周文王带领群臣出游时的场景,大意是凤凰高飞而百鸟跟随,君主伟大而群臣贤能,借此表达魏文侯的伟大和魏国政治的欣欣向荣。
这样的高情商言论让魏国君臣的对太子击十分满意,从而也在心理上接受了他。
魏文侯死后,太子魏击继位,史称“魏武侯”
欢迎关注“喜雨文创”
每一篇,都是一个疯狂的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