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11月8日上午,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蚂蚁金服集团协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金融科技与信用社会建设”分论坛在浙江乌镇召开。来自政府监管部门、金融科技创新企业、重要国际组织等国内外嘉宾,围绕构建金融科技健康发展有效机制,完善金融科技风险防范体系,扩展金融监管和国际合作路径,推动金融科技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信用社会建设等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出席论坛并致辞。范一飞表示,金融科技的核心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为金融发展提质增效。范一飞强调,金融科技在助推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引入新风险,因此要把实现“安全的创新”作为金融科技发展主旋律,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与安全双轮驱动、协同并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信用社会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前进、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信用制度必须建立在金融科技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利用金融科技,使之渗透到包括数据搜集、数据处理、分析挖掘、数据服务在内的整个信用评估环节,打通各个系统之间的渠道。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分享了香港地区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的探索。他表示,香港金融科技在过去蓬勃发展,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促成者的角色,从推广、资源、监管、人才、资金五个方面积极推动香港金融科技发展。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为香港金融科技发展注入新动力。在“如何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议题讨论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服务管理局局长梁立华与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晓燕、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京东数科CEO陈生强、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以及多位图灵奖得主,就如何采取多项举措推动金融科技健康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在“金融科技如何助力信用社会建设”议题环节,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与百行征信董事长朱焕启、度小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朱光、埃森哲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总裁陈文辉等国内外金融机构负责人,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关键性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如何推动金融科技与信用社会建设展开交流和探讨。

此外,本次论坛还发布了重要金融科技成果,包括发布银联手机闪付·Huawei Pay“卡码合一”产品,并宣布“天朗计划”正式启动。

推动金融科技成果更好普惠人民

海内外嘉宾热议金融科技发展与信用社会建设

本报记者 张沛

当前,金融科技方兴未艾,已逐步成为全球性课题。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不断深入,推动金融业态发生深刻变革,也逐步成为信用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11月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金融科技与信用社会建设”分论坛上,参会嘉宾围绕如何构建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推动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信用社会建设,积极发表真知灼见。

❏服务实体经济 满足普惠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金融科技的核心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为金融发展提质增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分论坛致辞中表示,发展金融科技要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和根本遵循。

“因为有了产业的需求,才有金融的业务;有了金融,反过来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在京东数科CEO陈生强看来,金融源于实体产业的需要,不管金融行业发展到什么阶段,都应深度服务实体产业。

“金融的本质还是服务。”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张晓燕称,不管是云计算、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向金融业务提供一个更好的方式、到达更多的人。

对于如何增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范一飞提出,要积极运用科技手段破除金融发展瓶颈,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增强金融普惠能力,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将金融服务延伸至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重要民生领域。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蚂蚁金服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井贤栋就将小微企业视为未来之星,强调科技可以助力小微经营者搭上数字化快车。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结合工作实践说,通过金融科技可以对动产信用加强监控,解决部分企业的融资难题。

“让科技的力量助力普惠金融服务。”华为公司董事、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说。

❏实现安全创新 强化金融监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来说,金融科技就是一种创新。井贤栋就表示,科技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根本动力。

但张晓燕提醒,金融科技也是金融创新,有创新必然有风险。既然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相伴相生,那么应如何正确处理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范一飞就此问题强调,要把实现安全的创新作为金融科技发展主旋律,以创新促发展、以安全保发展,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与安全双轮驱动、协同并进。范一飞指出,要以提升金融监管能力为关键任务,加强监管科技应用,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谈及香港的相关经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对于各种创新科技在业界的应用,香港是促进和监管并重。“我们致力于促进金融创新,同时也非常重视保护投资大众的利益和金融安全,力求取得平衡。”陈茂波介绍说。

安全的创新对金融机构自身也意义非凡。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直言,金融行业希望运用科技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改善运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

在分论坛上,国际知名学者也对如何确保金融科技的安全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012年图灵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尔维奥·米凯里说:“我们作为专家了解金融科技,了解技术有多么伟大,在金融科技和金融交易当中有什么样的便利度,但是消费者不了解。在这种去中心化的年代,消费者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2015年图灵奖得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威特菲尔德·迪菲认为,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加开放、透明以及公平的数字系统,金融体系和金融技术最大的特点应该是透明,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有平等权利。

❏以金融科技赋能信用社会建设

建立一个良好的信用社会需要什么条件?埃森哲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总裁陈文辉认为,第一个条件是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能随时随地提供信用状况的信息和评价,第二个条件是这些信息信用是有序的、有规范的,在符合隐私的要求下提供给使用方,而且对使用方有一定的制约。

而如今,金融科技已逐步成为信用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范一飞指出,以金融科技赋能信用社会建设为重要方法,依法合规推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共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层次、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

多位嘉宾都认同金融科技有利于推动信用社会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现代社会的信用制度要建立在金融科技的基础上,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

“金融科技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中国银联董事长葛华勇认为,金融科技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丰富了信用体系的数据维度、丰富了信用服务类型、拓宽了信用服务的覆盖范围。葛华勇还表示,数据共享是金融科技赋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作为征信机构负责人,百行征信董事长朱焕启说,金融科技与信用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共同体,而且金融科技已经正在成为促进信用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征信工作需要法律规范,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持。

作为金融科技公司高管,度小满金融CEO朱光表示,金融科技公司参与信用社会建设,除了做好信用信息的共享之外,还应该积极倡导良好的金融用信行为,帮助用户养成珍视自身信用的习惯,这也是所有金融科技企业共同的责任。

近期本网热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