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审判工作恢复仅仅一周的时间,李玉萍和刘桦就通过这种方式结案九件,既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确保了法院工作的顺利进行,为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开展审判执行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与探索。重回办公室,面对办公桌前堆积而起的几十件案件,李玉萍认真进行了梳理研判,发现这批案件的被告大部分都是身处外地,如果让对方到法院来现场应诉,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肯定是不现实的,不仅有可能对当事人的健康安全不利,也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有影响。

“李法官,你好,上周的时候我们跟张华已经正式谈妥了,昨天,他们已经按照约定将欠款汇到了公司账户上,我今天下午到法院找您提交撤诉申请。感谢您之前为我们所做的各项调解工作!”

“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4月21日上午,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团队员额法官李玉萍接到了原告,某汽车贸易公司诉讼委托代理人的电话,得知自己之前承办的一起追偿权纠纷案件得到了妥善解决。放下电话,李玉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书记员刘桦,刚同当事人通完电话的刘桦高兴地说:“李法官,这已经是正式上班以来您通过电话和微信调解成功的第九件案子了吧!”

“是的,看来这种无接触办案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这里面有我们共同的功劳……”

自从4月8日之后,硚口法院审判执行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以来,从社区值守岗位上撤回的法官们就赶忙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紧张的审判执行工作之中。

重回办公室,面对办公桌前堆积而起的几十件案件,李玉萍认真进行了梳理研判,发现这批案件的被告大部分都是身处外地,如果让对方到法院来现场应诉,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肯定是不现实的,不仅有可能对当事人的健康安全不利,也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有影响。于是她和刘桦克服疫情期间开展审判工作的困难,依法采取了电话通知、邮寄送达、微信调解等方式开展无接触办案。有的当事人,工作日上班时间打电话不接,法官就利用休息的时间再联系;有的当事人,见到外地陌生的电话号码不接,法官就先发短信表明身份、消除对方疑虑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沟通;还有的当事人身在外地,法官在征得对方同意后,通过微信进行联络交流,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开展线上调解。总之,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皇天不负苦心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案件当事人支持法官采取的这种办案方式。原被告双方在法官的主持下,主动进行沟通联系,达成了案外和解协议,被告及时还清了款项,而原告也在收到欠款后第一时间向法官报告,并申请撤诉。

审判工作恢复仅仅一周的时间,李玉萍和刘桦就通过这种方式结案九件,既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确保了法院工作的顺利进行,为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开展审判执行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文中当事人均系化名)

左图:李玉萍法官同原告律师微信聊天截图;中图及右图:案件当事人之间的微信聊天截图

当事人转款截图及原告向法院提交的撤诉申请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