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华大学特奖候选人惹争议,一周阅读3000页文献,网友:不相信。那么,这位清华大学特奖候选人是否真的每周英文文献阅读量超3000页呢。

清华大学特奖候选人惹争议,一周阅读3000页文献,网友:不相信!

近日,清华大学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神仙打架大会——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清华特奖,这是一项堪称清华大学最高荣誉的奖学金,获奖者无一不是各自院系内最出类拔萃的学霸,比如曾获得2016年特奖的陈立杰,他的一句“我立志为人类智慧添砖加瓦”曾令无数人激动不已。

清华大学特奖候选人惹争议,一周阅读3000页文献,网友:不相信

今年同样有15个院系的15位候选人参加了现场答辩,他们分别是航天航空学院王文超、电子系成大立、环境学院高隽、机械系周冉、土木系邓佳琦、新闻学院黄一洋、水利系崔世博、车辆学院魏一凡、计算机系高天宇、自动化系赵文亮、软件学院游凯超、化工系王力铖、化学系王振翎、生命学院葛霄飞以及人文学院张博涵等。

清华大学特奖候选人惹争议,一周阅读3000页文献,网友:不相信

答辩现场,各种奖项、成果横飞,第一、满分之声不绝于耳,令人不禁感叹:不愧为天之骄子啊!但是,许多人在看完特奖答辩会之后,对其中一位候选人提出了质疑,这是怎么回事呢?

清华大学特奖候选人惹争议,一周阅读3000页文献,网友:不相信

在答辩会上,来自人文学院的张博涵介绍词是这样写的:从日出到深夜不断地学习和阅读,每周英文文献阅读量超过3000页,一年完成3000词左右的论文32篇,在交换期间取得了全A的成绩。此言一出,这位清华大学特奖候选人火了,网友们的评论也炸锅了!

清华大学特奖候选人惹争议,一周阅读3000页文献,网友:不相信

有网友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张博涵每天吃饭加睡觉的时间为6小时,那么他要想一周阅读3000页英文文献的话,每页文献的阅读时间为2.5分钟,这还没算他写论文的时间。因此,许多网友质疑:看一页文献只要2分多钟,什么文献?难度如何?看完文献是否需要思考?不相信!

清华大学特奖候选人惹争议,一周阅读3000页文献,网友:不相信

其实,早在答辩会之前,清华大学就曾推送过15位候选人的介绍。在第一次推送的文章中写的是“张博涵每周英文学术阅读量超3000篇”,显然相关工作人员发现了不妥,在第二次推送的文章中改成了“每周英文文献阅读量超3000页”。

那么,这位清华大学特奖候选人是否真的每周英文文献阅读量超3000页呢?首先,我们排除张博涵“天赋异禀不需要睡觉”以及他掌握了“量子波动速读”等不现实的因素,我觉得,他在统计文献阅读量的时候,或许将只读过提纲、摘要、总结的文献全部按照全文的总页数算进去了,夸大了自己的文献阅读量。

清华大学特奖候选人惹争议,一周阅读3000页文献,网友:不相信

可以肯定的是,张博涵的其他各项荣誉都经得起推敲,他是一位十分出类拔萃的学霸。那么,作为一名顶级学霸,他为何要夸大自己的文献阅读量呢?我觉得,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觉得这样一个如此有震撼力、夺人眼球的数字能够增加他通过特奖答辩的概率。

清华大学是我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而特奖又是清华大学最顶尖的荣誉,在这样高水平的答辩会上,候选人还要用“每周3000页”这样夺人眼球的数字去包装自己,这值得清华大学以及我们所有人进行反思!你觉得呢?欢迎留言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