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CCBF最吸引人莫过于那些光听名字就让人激动不已的大师们:伊戈尔·欧尼可夫、埃尔维·杜莱……2018年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的角野荣子也是其中的人气“爆款”。为此,我们专门提前约访了她,请她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谈一谈自己最佳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角野荣子 / 图片提供:日本白杨社

角野荣子,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35年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教育系英文专业,曾供职于出版社,后在巴西生活两年,并周游世界。回国后,得到大学导师的鼓励,开始创作儿童文学。

《小妖怪童话系列》于1979年首次出版,至今已有39册,受到三代读者的喜爱;《魔女宅急便》曾获野间儿童文艺奖、小学馆文学奖等,于1989年由宫崎骏拍成动画片,并于2014年由清水崇拍成电影。鉴于她对儿童读物的贡献,2018年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

写第一本书时惊慌失措

大学毕业后过了十多年,大学导师劝我发挥在巴西生活过的经验,写一本故事。一开始,我觉得自己肯定不行,但在惊慌失措时,忽然想起巴西圣保罗的一位邻居——12岁的少年,我就勉强答应了。这下,巴西生活的场景一个接一个地涌现在我的脑海里,一个星期左右,我就一口气写成了十多万字的稿子。可是,编辑却说:“有不少地方对读者来说不好理解。不过,也有有意思的部分,你要不要改写,压缩成3万字左右?”

犹豫了好几天后,我想:要是说对读者不好理解,那自己当读者怎么样?尽量不紧张,面对自己这一个读者写写看。每写两段,我就装作读者在面前,大声朗读。自己的声音飘在空中,又回到我耳朵里,我会发现不贴切的语言,还有啰嗦的表现。经过反反复复改写,我一直怀念的,在巴西生活的那些日子里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就顺畅地连接了起来。出声朗读的过程中,故事就鲜活起来,情节更加形象,变得抬眼可见,触手可及。

修改时,我每次都要从头再写一遍。虽然效率低,但为了进入状态,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办法。为使我这个读者能达到进入情景中,并走在里面的境界,我反反复复地写。重写了十多遍,我喜欢上了写作,反复写同样的故事,也没觉得无聊,开心得想一辈子写下去。

第二年,我的处女作《少年瑞金诺——巴西访问记》就这样问世了。

以此为契机,我开始写作。当初,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写的东西会做成书,收获许多读者。只为享受这种欢欣雀跃的时光,大概七年时间,我天天独自写作。可是,当作品渐渐得到人们的瞩目,我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感受了,希望读者喜欢,觉得好看。我变得缩头缩脑,忐忑不安。有点太贪婪了。

“写得舒服”最重要

自己写得不快乐,读者也不会感到快乐。我发现,在我不想给任何人看的情况下,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某种东西会渐渐显现出来。我又恢复了写作的乐趣。我变得不能不写,停不下来了,也变得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最重要的是“写得舒服”。自己写得不舒服的东西,谈不上是作品。我不怎么讨厌重写,如果我觉得写得不够舒服的作品,我会反反复复修改,一直改到感觉舒服为止。写了两句就出声朗读。反复朗读也不会感到郁闷的话,作品算及格了。这原则至今还在坚持。

我经常写妖怪、魔女等的故事。小时候,我虽然看不见他们,但他们却总是在我身边,有时安慰我,有时吓唬我,总有些好玩,越是害怕越想去窥探。

突然有一天我就想:像小时候那样,再次跟他们玩耍吧。我这么想时,小妖怪阿奇、柯奇和索琪说着:“你写我们吧”。他们就出生了。他们是什么样的家伙?会发生什么事情,然后会怎么样呢?我想象着,不愧是神秘世界的居民,他们做出出人意料的行为,会让我吓一跳。我跟他们一起开始探险之旅。他们给予我无穷的自由,至今仍然邀请我继续写他们的故事。虽然执笔的是我,但推动作家的却是作品中的角色。

我想为小小读者写作,跟我小时候从故事中得到的安慰有关。孩子看起来天真活泼,但内心总有些烦恼。我五岁时母亲病故了,我曾是个爱哭鼻子的孩子。难过的时候自己会编故事来安慰自己,父亲讲给我听的故事也缓解了我心中的悲痛。我体会到了故事给予人的力量。

我认为写给小小读者的故事应该是快乐的故事。他们是最优秀的读者,如果故事不好看,随时就会不看了。我要忠实于读者,写出那种能够让他们的心怦怦跳的故事。不要想:因为是这样的主人公,情节应该这样发展;应该说些有意义的事,等等,否则故事会失去真实感,我的笔就会停下来。我这样一边认真地、诚恳地跟角色们一起探险,一边写。在这个过程中,有时我以往的经历或思想自然而然会融入进去,但重要的是努力保持作者与角色之间微妙的关系。

欢欣雀跃的心情会培养人的想象力,让你每天过朝气蓬勃的日子。如果我的故事能让不同的读者得到不同“心怦怦跳”的感觉和朝气,我就很高兴。

-End-

如果你的微信更新了最新版本或准备更新版本,别忘了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推荐阅读

19年来,当当一直在做一件大事

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展现出版融合新局面

请收下这份最新攻略,再去2018上海国际童书展

2019颜值“吸睛”日历书“入坑”指南

让金庸永远活在书中,是出版人对他最好的纪念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