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那样无趣,不必让自己委屈。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Born To Be Wild One Justin 3 - Born To Be Wild One

薛桐在下午三点的时候出门,准确的说她是被母上大人赶出来的。

临走时她还对着镜子涂了个口红,确定早上画的妆没有花后,拎起衣帽钩上的黑毛呢大衣,穿过母亲絮絮叨叨的说教声,穿过下午三点的轻薄冬阳,穿过两侧栽有矮灌木的小径,穿过往来熙攘的人潮与不息的车流,来到星巴克门前。

附近片区的星巴克是今年刚开的,装修简约。从外边看进去,里头的人并不算多。相亲对象的照片母亲早就已经发给薛桐看过,男方的信息她也略微了解了一些。

平淡无奇的一张脸,长得倒是不大显老。虽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头发瞧着也还茂盛。

薛桐也看韩剧,最喜欢的韩国男明星是宋仲基,她也会发花痴,尖叫说要非他不嫁。闺蜜还打趣她,宋仲基已经有了宋慧乔,薛桐这是要注孤身了。

薛桐不是外貌协会成员,也拎得清虚幻与现实,虽然整天都与虚拟世界中的人物打交道,但没有人比她活得更清醒,生活不是韩剧,更不是亿万总裁非卿不娶的小说。生活有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有无尽的琐屑杂事让人去消磨。

与许多逃避相亲的女孩子不一样,薛桐出门的时候总会把自己收拾得很妥帖,并非是她对每一次的相亲都抱有希冀,而是她不乐意邋遢度日。

那是一个最角落的位置,薛桐走过去,对方先客气地打了声招呼:“薛……桐?”

她礼貌地回应,虽未到约定见面的时间,可她还是习惯性地说了一声:“久等了。”明明是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可能是相亲数次的缘故,双方倒也都比较自如,并没多少尴尬的因素。

对方先对自己的职业做了个简单的介绍,等服务员端上咖啡以后,他话锋一转,又落到了薛桐身上:“还是你的工作比较有意思,听说你是个……作家?”

与人相亲的套路薛桐早已掌握得一清二楚。要想将两个从未有过交集的人捆绑在一起,自然是得对对方在这社会中的人物设定有所了解。从两年前她辞职决定全职写作开始,“作家”这个身份就成了薛桐如今人物设定的一部分。

到底是真作家还是假作家,连薛桐自己都不知道。照这样的趋势,接下来的对话发展无非就是问笔名,问创作,一年发表多少作品,收入是否稳定之类的。

往常的百八十次相亲她早就说得厌烦,于是这次来之前,她就已经想好,这些问题她不会再复述一遍。

“很枯燥的工作,对着电脑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没有灵感的时候才最煎熬。”书里虽有红尘世界,千面人生、万般姿态,可写书的人所有的仅是一方榻,一杯茶,一台笔记本电脑。

简单的概括之后,她喝了一口咖啡,突然岔开了话题:“你有没有想过不结婚?你有没有想过相亲其实没多大意义。”也许是职业使然,薛桐习惯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找寻惊喜,可过往的相亲经历告诉她,相亲没有任何惊喜可言。

写故事的人都排斥相亲,因为男女双方一开始的接触就可谓目的不纯,你来我往的交锋以“婚姻”作为考量。明明互不相熟,却偏要做出一副我想对你有好感的模样,探听着对方的喜好与习惯,衡量着这些喜好习惯是否符合自己对另一半的预想。

显然是出乎意料,对方脸上的表情一时有些僵硬:“你说的是独身主义?”

“也不算,只是觉得赶着时间草草结婚,没有那个必要。”

他略微有些尴尬:“年龄到了不结婚,各方面压力都挺大的。”

薛桐没有说话,只将目光飘到了落地窗外的那颗枯树上。《倾城之恋》中范柳原曾对白流苏说过这样一句话,“结婚若是为了维持生计,那婚姻就是长期卖淫”。她不需要靠结婚来维持生计,但如果只是因为年龄到了应当结婚而去结婚,她也觉得这和卖淫没啥大的差别。

这话说出来终归是难听了些。她漫不经心地收回视线,指腹摩挲着杯身,这样的年纪如果还把爱情拿出来说事,未免是有些可笑了,她又没头没脑地反问一句:“会因为合适而结婚么?”

对方点了点头:“既然合适,为什么不先相处着试试。”

薛桐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老实说,她十分反对干预爱情。爱是相互吸引,而不是因为合适才去努力培养。为什么要这样勉强呢?

她耸了耸肩,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再没有问下去。到此为止吧,她算是想开了,从她一开始顺应父母的意愿应付一次次的相亲开始,她就盘算错了。既然不乐意,何必再去约见。既然连对婚姻的看法都不一样,又何必再深度交流下去。

薛桐一贯是比较随性的人。上一个相亲对象曾问过她,为什么不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全职写作未免压力太大了,毕竟作家是一份靠灵感吃饭的职业。

怎样的工作才算是稳定?教师?公务员?

那都不是她喜欢的。这个社会对女性不算仁慈,薛桐也知道自己并非是奋斗型人格,似乎很难顺应这个时代生活下去。大学毕业后她去过公司、去过报社、还去过电视台……各式各样职业的人她也都有接触。有什么工作是她喜欢的呢,似乎没有。你和老板谈工资,他却和你谈梦想,敢情大家的梦想是没日没夜地像机器一样工作?

她辗转去过许多城市,待的时间也都只有一两年,只需一两年,她就能感觉出这些城市的大同小异,似乎那些工作也都大同小异,乏味可陈。

于是她在27岁那年选择辞职,并且不打算再去找那些朝九晚五,却时时加班到深夜的工作,开始全职写作的生涯。

家人起初并不同意,也吵了许多次,原因就是她在该找寻一份稳定工作的年纪,选择了这样一条看不到前途的路。七姑八姨的劝告蜂拥而来,年少读书时一向很靠谱的薛桐,骤然成了所有亲戚孩子中最不靠谱的一个。

薛桐心里也没底,以往稿费收入并不是她日常生活的主要来源,现在要卸下所有外在的工作,那么无疑,这会给她的创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

没有多少人能过得万般如意。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后来她才明白,当人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结果往往不会有最初预想的那么糟糕。至少薛桐现在过得并不比以往每天上班下班时来得差。

她的生活现在正慢慢走上正轨,她也有着自己的追求。她不着急恋爱,不着急结婚,毕竟这些事,都是可遇不可求。

这次的相亲见面会结束于五点半,大概也有点话不投机,不欢而散。可薛桐心里并不失落。

谁说年近三十就该被社会赋予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她不会再去相亲,也不会随意找一个顺眼的人结婚,就如当初她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那样,对待爱情,她亦不会随波逐流。

一个有自己生活节奏的大龄单身女,远比困于仓促婚姻中的女性来得幸福。

人生那样无趣,不必让自己委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