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XY156

轻武专栏是军武全新打造的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大家一定见过这样的画面:二战时期日本兵作战时总要把手雷在头盔上敲一下才扔出去,这到底是为什么?日本手雷为啥非要敲一下才能爆炸?日本的手榴弹发展还要从日俄战争说起。

在日俄战争203高地争夺战中,日本人算是吃足了手榴弹的苦头。当时俄国守军武器有两个优势:日军所没有的手榴弹和马克沁重机枪。再加上日本“军神”乃木希典一味猪突强攻,在203高地下日军“玉碎”上万余,甚至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都命丧黄泉。

▲日本“军神”乃木希典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痛定思痛,也开始着手研制手榴弹。他们想要研制一种既可以投掷,又能和掷弹筒搭配使用的手榴弹。于是,1921年十式手榴弹正式服役。

▲日本十年式手榴弹

十年式手榴弹是一种三用手榴弹,弹体有48块预制破片,弹体底部还有一个螺纹凹槽,可以接上雷管和推进火药当掷弹筒弹药使用,也可以装上尾翼做枪榴弹使用。但是十式手榴弹只有一个定心环,发射出去东倒西歪,稳定性很差。

▲大正十年式掷弹筒

十年式手榴弹问题多多,随后被改进的91式手榴弹替代。91式手榴弹在弹体前部增设了一个定心环,密封性和稳定性更好。之后91式手榴弹成为日军在二战时主要装备的“三用”手榴弹,既可以掷弹筒发射又能枪榴弹发射和投掷。

▲91式手榴弹结构图

虽然91式射的准了,但是为了兼顾掷弹筒和枪榴弹的长射程,引信延时达8到9秒。如果步兵投掷使用,时间就太长了,很容易被人扔回来。根据老兵经验,91式手榴弹起爆时间太长,必须在手中等3到4秒才能投掷。但是新兵们哪有这么好的心理素质,把这个烫手山芋握在手里这么久?

91式手榴弹的两个定心环虽然提高了掷弹筒的精度,但是这种武器也要供步兵投掷使用。两个定心环必须严格检查精密加工,卡在掷弹筒里的话...所以十分影响生产速度。而士兵投掷并不需要这两个费时费力的定心环。

▲九一式手榴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陆军在1937年制式装备了改进的97式手榴弹。相比于之前的两种手榴弹,97式取消了弹体底部的螺纹凹槽和发射药筒。

▲91式与97式对比,长得很像有木有

只不过97式少了下面一截

此时日军主要使用的89式掷弹筒已经有了专门的发射弹药,手榴弹不再需要客串掷弹筒榴弹了。由于不需要掷弹筒发射,定心环也变成了直接铸造,便于大量生产,随后97式成为了日军使用最广泛的手榴弹。

不需要当掷弹筒榴弹后,延时太长的问题也得到解决。长延时延期药管不需要了,改成了4到5秒的短时延期药管。

但是97式的引爆装置还和以上两种基本一样。都采用了一种奇葩的击针式设计。使用前先要检查击针位置,如果不够则需要拧进去一些,然后引信朝下,拔出保险销,在钢盔、鞋底或者枪托上砸一下,使击针下移,触发底火,引爆装药。

▲磕一下!

这也就是为啥日本手榴弹总要在头盔上磕一下才能引爆的原因。理论上这种引爆方式更加安全,即使误拔保险销也不会爆炸,但是由于日本延时药管工艺不成熟,这种引信反而很容易出现早炸。

在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也大量装备手榴弹,不同的是中国军队使用的大多是拉燃式的木柄手榴弹。中国使用的手榴弹基本都是德国M24手榴弹的仿制改进产品。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使用了数千万枚手榴弹。

▲德国24型木柄手榴弹

德国24型手榴弹装药量有100克,而97式手榴弹的装药量只有65克,同国军仿造的木柄手榴弹差不多。并且铸铁弹体很难有效产生破片,所以97式手榴弹威力相对较小。

中国使用的木柄手榴弹的握柄还能给投掷提供一个力矩,使投掷距离大幅上升。而97式手雷形似甜瓜,又被中国军民称为“甜瓜手雷”,投掷距离相对较近。

当时中国军队十分缺乏重武器支援,很多情况下火力还得依靠手中的手榴弹。中国军队往往在晚上发起反击,迫近日军阵地数十米时,密集投掷大量手榴弹突击。这种战术给予日军很大伤亡。

▲3600颗手榴弹,够山崎那小子喝一壶的了

日军回忆衡阳会战这么说道:“昨天师团长虽然已说过重庆军官兵擅长手榴弹战术,实际上,其战术的威力却远远超过黑濑大佐的预料。”整个抗战中,日军三分之一伤亡都是木柄手榴弹造成的。

总之,日本手榴弹悲剧的根源就是“多用途”使用要求,和日本人“一根筋”的脑子。所以任何武器设计生产上都不能想当然,因地制宜才能设计出最合适的武器。

最后,为了检测大家是否认真阅读,军武菌提问:日军以下哪款手榴弹不能使用掷弹筒发射?

A.十年式手榴弹

B.91式手榴弹

C.97式手榴弹

你的答案是什么,快来评论区告诉大家!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