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介绍了五件青铜器,大家是不是还意犹未尽?今天我们继续介绍青铜器珍品。

卫盉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西周恭王时器。通高29、口径20厘米。一九七五年二月陕西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出土。器形是西周中期前段流行的式样。器颈和盖缘均饰回顾式花冠龙纹,盖上增饰弦纹一道,腹部有两道折线纹,流管饰三角雷纹。

盖内铸铭文一百三十二字,是一篇研究西周中期土地制度和社会经济的极其重要的史料,大意是:恭王三年矩伯因参加周王建大常典礼,向裘街取了价值八十朋的朝觐用玉璋,答应给裘街土地十田,後又取了赤琥、麂绂、贲耠等玉饰礼服,答应给裘街土地三田。裘街把这件事报告给伯邑父、荣伯、定伯、无京伯和单伯等执政大臣,于是,这些大臣命令三有司会同矩伯和裘街办理交接手续。

何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西周成王时器,通高39、口径28.6厘米, 一九六三年陕西宝鸡贾村镇出上。此尊造型凝重,纹饰华美,铸造工艺精湛,铭文历史价值极高,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中出类拔萃的一件艺术瑰宝。器体椭方,口圆而外侈,四面中线均隆起透雕棱脊。口下以棱脊为间隔,饰仰叶兽体纹,其下为蛇纹,腹部饰牛头纹,牛角外卷,角尖翘出器壁之外,颇富立体感,圈足上饰以虎头纹。通体以云雷纹填地,富有变化。

内底铸铭文一百二十二字,记载成王五年营建成周,在京室对宗小子的一次诰命。大意是说过去宗小子的父辈能为文王效劳,文王接受了上天的大命,武王消灭了商王朝,曾说过要建都于中央地区,以便统治民众。宗小子们要效法父辈,继续有功于王室。这篇铭文补充了史书对周初史实的记载,是研究西周史的重要资料。

墙盘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西周恭王时器。通高23.2、口径47.3厘米。一九七六年十二月陕西扶风庄白村西周窖藏出土。此盘是西周中晚期常见的式样,但造型大。盘腹及圈足以雷纹填地,分别饰花冠分尾凤纹和兽体卷曲纹。

内底铸铭文二百八十四字,是五十年代以来发现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件。内容分前後两段。前段颂扬周王朝诸先王和当朝天子的主要业绩,後段记述器主的家族史,称颂先祖父考,最後自赞和求福。盘铭所记史实,为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宜侯夨(cè)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西周康王时器。通高15.7、口径22.5厘米。一九五四年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平口方唇,浅腹微鼓,四兽首形耳,高圈足有四扉棱与耳相应。腹壁纹饰,两耳间排列二火纹与回顾式龙纹,周围共有四组。圈足纹饰,两扉棱问排列一对分尾龙纹,周围也有四组。

器底铸铭文十二行约一百三十字(其中十六字残缺不清)。铭文内容大致可分三段:第一段,记周康王省视武王、成王伐商图和东国图,并在宜地举行祭祀活动;第二段,王册封矢于宜地为宜侯,赏赐以礼器、土田和奴隶;第三段,宜侯矢颂扬王的美德,制作此器以纪念亡父虞公。唐兰所作考释以为,被徒封于宜的虞侯矢,即吴国事实上的始封之君周章(《宜侯矢簋考释》《考古学报》一九五六年二期)。此簋铭文是有关周初分封制度和江南开发的重要资料。

虢(guō)季子白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西周宣王时器。通高39.5、口长227.2、口宽86厘米。传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出土。这是目前所知体积最大的西周铜器。形似硕大的浴盆,器口圆角长方形,平唇折沿,深腹下敛,平底,矩形四足。四壁各有两个突起的兽首衔环,环作绳索状。通体满载纹饰,口沿下饰兽目交连纹,中隔突起的宽带纹,再饰大波曲纹。

器底铸铭文八行一百十一字,书体整齐秀美。铭文记述号季子白奉周王之命,征伐北方强族犭(quǎn)严狁(yǔn),折首执讯,立下赫赫战功,周王举行庆功盛典,赐给予白乘马、弓矢和铁,使其辅佐周王征伐蛮方,因而制作此盘以为纪念。铭文内容可与《诗经》的某些篇章印证,是研究西周晚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本期完结撒花!!

之前还发过一篇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记得去复习一下哦!

还有什么想看的想知道的,一定来和馆长讲!

全球博物馆

一码不扫,可以扫天下?

投稿、图片可以发过来

馆长等你来撩哦!

馆长微信:15395487351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