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访发现,不少路口确实没有红绿灯,有的连斑马线都没有,部分司机没有减速的意识,经常出现老人过马路被卡在车流中间的情况。在这些过马路的行人中,不乏佩戴助听器的老人,但看到有这样的老人,司机都会自觉地减速避让。

昆明市内部分无红绿灯的路口,很多车辆不减速,行人过马路危险重重,特别是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被撞的事情屡有发生。走访发现,不少路口确实没有红绿灯,有的连斑马线都没有,部分司机没有减速的意识,经常出现老人过马路被卡在车流中间的情况。

如何避让过马路的老人,受访的多位司机都表示很犯难:摸不准老人过不过、什么时候过,昆明本来就易堵,频繁停车等待也不现实。

穿金路省精神病医院路口带小孩老人 路中央几次被车吓退

在穿金路云南印象小区到省精神病医院,短短500米的距离,就有两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马路中间的绿化带各开了一个2-3米宽的口,设置了斑马线,但没有协警指挥。

2016年7月15日上午,一位老人推着自行车,载着小孙子过马路,迅速穿过一侧,在中间停顿了十几秒,几次准备推车前行,又被疾驰而过的车吓得退了回来,看到前方几乎没什么车了,才迅速通过。

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在女儿的陪同下过马路,刚走了没几步,就被迫在马路中间停了下来,一辆白色车迅速从该母女面前穿过,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在过马路的行人中,不乏拄着拐杖的老人。一位老太太在马路一侧足足等了三四分钟,远远地看到没车了,才敢迈出步子。“这里前不久就有个老人被撞飞。”在附近拉客的电动车师傅说,这条路上一般车速很快,经常有车辆避让不及,撞到绿化带。69岁的彭女士说,她亲眼看到,在云南印象小区附近路口,有个老人被撞身亡。

小菜园立交桥多数车会减速 但偶尔会发生擦碰

众所周知,小菜园立交桥下交通较混乱,仅设置斑马线的路口就有近10个,很多都没有红绿灯,而且该地段设置了多个公交车站,换乘车辆的老年人非常多。一位看上去60多岁的大妈,正准备穿过斑马线时,发现一辆右转的公交车驶来,又吓得缩了回去。

在这些过马路的行人中,不乏佩戴助听器的老人,但看到有这样的老人,司机都会自觉地减速避让。在周边拉客的电动车师傅说,这些路口偶尔会发生小擦碰,通常是因为车辆转弯太急撞到行人。

安康路与八哥巷十字路口无斑马线 过马路需从车流中穿行

这一路段车流量较大,但路口既没有斑马线,也没有红绿灯。10分钟的时间内,有12位老人过马路。

一位老人拄着拐杖在路边等候,然而一分多钟过去了,车来车往绵绵不绝。他看起来似乎是没有耐心了,趁着路上的车辆缓慢前进的时候,拄着拐杖,从车缝中慢慢地走了过来。过往车辆这才放慢了车速。

各方声音

老人:一些路口应设醒目减速标志

71岁的李先生在上海生活了多年,最近才回到昆明,李先生说在上海遇到有行人过斑马线,司机都会停下来等待,昆明的司机似乎没有这种意识。“现在过马路,一定要看到老远远的没车了,才敢过,有些司机看到了还不减速。”李先生说,一些路口起码也应该设置个更醒目的警示标志,提醒司机减速。

“我们老人走得慢,有时候你看着前面没车,等走到中间,车就到面前了。”69岁的彭女士说,自己骨折过3次,经常要从家到对面马路坐车去533医院看病,自己过马路的时候最长等过10多分钟。“这一片有很多原来东川矿务局的退休老人,很多都腿脚不好,再这样下去太危险了。”彭女士说。

司机:什么时候让行自己也困惑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调查发现,在一些车速较快的路段,极少会出现停车让行的情况。

“这条路车速太快了,后面跟着一堆车,你不可能太快减速,不然追尾咋办?”经常在穿金路一带跑的陆先生说,这些路口没有显眼的提示,熟悉路况的司机会提前减速,但很多不熟悉路的司机,没有减速的意识,突然减速也危险。此外,这条路本来就堵,这些路口频繁停车根本不现实。

“一般我们遇到老人,都会慢下来,但有时看着前面没人,等你开到前面,又突然间蹿出来了,我们也很害怕。”28岁的周先生说,有的路口没斑马线,即便有的走近了才看得清,所以一般开车他都习惯走中间车道。

“有时看到前面有老人,你停下来让他,他又迟迟不过,大家都赶着上班,不可能老停车。”在新闻路附近上班的叶先生说,不是不想让,而是摸不清老人过马路的意图。

专家:老人可自备出行警示牌

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金子强提议,在一些没有红绿灯、但行人通过较多的路口,政府部门应详细调查,统计每天交通流量,权衡利弊,看是否增设红绿灯。在一些客观条件不允许增设红绿灯的路口,则只能靠增强司机和行人的礼让意识,毕竟人人都会老,希望司机师傅们能多一份耐心。老人也可以自备有警示效果的小红旗或警示牌,示意司机减速慢行,使信息沟通更顺畅。

除了老人,孩子过马路时的安全问题也有颇多隐患。目前各地中小学已经陆续放假,孩子们开启暑假模式后,外出时间增加,交通安全也不能“放假”。我们从孩子步行方面开始,透过一些现象和真实发生的案例,告诉孩子在步行时需要规避的安全隐患。

现象一:让孩子自己过马路

数据表明,在因交通事故致死的未成年人中,5-9岁的孩子占比最高。这是因为他们的视觉感官未完善发育,不能准确估算出汽车的时速和距离。

案例:孩子松开手过马路被右转车撞倒

5月,四川南充一路口,一位家长领着小朋友正在过斑马线,当两人走到斑马线中间时,小孩儿突然松开大人的手,向街对面跑去。这时,一辆正要右转的红色车忽然出现,小孩儿被撞倒在地,卷入车下。

提醒:家长切莫松开孩子的手

家长领着孩子过马路时要做到两点:

一,小孩天生好动,对车速和车距的判断能力较弱。因此,走斑马线过街时,千万不要松开孩子的手,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

二,给孩子做好榜样,不要闯红灯通行。

现象二:随意横穿马路

调查显示,在未成年人交通事故中,上下学时发生交通伤害的比例最高。由于未成年人的行为不定,在突然横穿马路的情况下,常常会导致汽车司机措手不及,不能及时刹车而酿成悲剧。

案例:少年横穿马路被越野车当场撞飞

7月10日,浙江平阳一名14岁的孩子飞快跑过马路去对面等公交车时,被一辆现代越野车撞飞。司机许女士称,事发时三轮电动车挡住她的视线,没观察到跑过马路的男孩。

提醒:莫随意穿行马路 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一,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设施。

二,过马路时,要走直线,不要迂回穿行。

三,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特别提醒遇马路对面有同学、朋友的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时,也不要贸然穿行,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四,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更不要在马路上滑滑板车、滑旱冰等。

现象三:在路边玩耍嬉戏

孩子步行、在路边玩耍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伤害事故。这是因为孩子的个头矮小,汽车在侧方停车或倒车时,后视镜及倒车雷达经常会“视而不见”,从而酿成悲剧。

案例:5岁童小区道路玩耍被碾压

7月3日上午,济南槐荫区一栋居民楼前,5岁的男童小煜(化名)跟着姐姐在单元门前的道路上玩耍,突然被一辆黑色的别克轿车碾入车底,姐姐当时就被吓蒙。

提醒:莫让孩子独自上路玩耍

儿童被碾压的交通事故显示,事故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儿童行为的不稳定性,缺乏危险判断意识引起的,还有一方面是因为驾驶员忽视了视野盲区而误伤的,比如车头正前方、车头靠近大灯位置、车后方等,身形矮小的低龄儿童在这些位置玩耍,容易被驾驶员忽视。

家长应让孩子明白,无论游戏多么有趣,都不可到路上玩耍。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道路,小区内的车行道也不容忽视。此外,家长应提前了解社区及周边道路情况,看看路上是否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和执勤交警。若周边交通状况复杂,应尽量避免孩子独自上路玩耍。同时,还要告诫孩子在路上行走时,离大车远点。因为大型车辆拐弯存在内轮差,视线盲区更大。孩子可穿上鲜艳的衣服或在衣服、书包上挂上反光物件,方便司机看到,及时减速避让。

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文明交通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所以,在给孩子传输交通安全常识的时候,也请家长以身作则,遵守交规,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