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社会学教授龙建刚曾经就子女不尊重父母的社会现状,提出了一个让我们十分刺耳的问题:“我们如此深爱儿女,他们爱我们吗?”

父母为孩子们操碎了心,为什么孩子们反而却不能好好尊重父母呢?其实往往这些问题看似很难,实则往往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当父母的爱充斥着控制欲和轻视的时候,这样的爱只会将子女赶走。

尊重是互相的

笛卡尔曾经说过:“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尊重你。”很多家长觉得尊重只是陌生人之间的事情,并不适合与父母与子女之间。而事实上,尊重适合于所有人。

只有我们把孩子当作“人”来看待的时候,孩子才能成长为“人”。而家长缺乏尊重的交流,却往往是表现出对于孩子的不信任。这样的交流如何教会孩子去成长,去相信其他人?

当孩子去尝试自己吃饭时,你可曾尊重过他的想法?

当孩子向你索要他的玩具时,你可曾尊重过他的想法?

当孩子觉得不冷而不想穿外套时,,你可曾尊重过他的想法?

在中国的孩子面前,家长往往有着绝对的权威和权利。“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之类的话可以说经常挂在家长嘴边。不想让孩子走弯路的想法,实际上一点一滴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当父母指责孩子不尊重自己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是谁造就了今天的他们?

尊重,并不是纸上谈兵的一纸空谈

尊重孩子不能是纸上谈兵,更应该付诸于实际。那么我们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①不拿孩子当“出气筒”。很多家长遇上工作上的不顺心,往往会回家后直接给孩子“甩脸子”,这种行为是绝对错误的。孩子眼中,家长如同万能的巨人一般,对于大人的发火,只能让孩子感到张皇失措,往往会导致孩子在长大后叛逆心极强;

②认真听去孩子们的诉说:孩子们要和家长们所说的事情,往往在我们看来是无关紧要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孩子们愿意与大人交流,往往是期待家长的关注,无论是拒绝聆听还是中途强制打断都是错误的选择。本身学会聆听就是尊重对方的表现之一;

③履行诺言: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要食言;实在无力完成的一定要有合理的解释取得孩子的谅解。之前那位由于加班而耽误孩子去游乐园的“警察爸爸”被孩子开出来的罚单正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实例。

只有家长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每一件小事都记得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更多的体会到孩子的情绪和需求,更多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去尊重孩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