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川的9岁小男孩航航为了打游戏,偷偷将奶奶微信里的2000元钱买了装备,父母发现后,没有打骂他,而是让他通过捡废品挣钱,将钱还给奶奶。

航航告诉记者,他自愿受罚,会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到邻居家收废品,将自己犯下的过错弥补回来。自己这段时间内不会去触碰任何的娱乐活动。

很多网友都纷纷为航航的父母点赞,认为这样的教育既可以达到惩罚的目的,也让孩子懂得了父母赚钱的不易。

孩子出现“偷钱”行为,这才是家长的正确处理方法

孩子偷钱是很多家长都面对过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都颇为苦恼的问题。面对孩子偷钱,到底什么样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呢?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孩子出现偷钱行为的原因

1、物权不清晰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0-3岁)到学龄前期(3-6岁)的孩子,处于自我中心时期,还没有完全明确物权这个概念,没有物品归属感,所以当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他们就想据为己有。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之间的清晰界线,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那么就我的。

正确处理方法:

对于幼儿期(0-3岁)到学龄前期(3-6岁)的孩子,家长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东西,不经过别人允许就乱拿东西的行为是错误的,下次不能再犯。”

2、父母对孩子的物质控制过严

很多父母认为对孩子谈钱是很市侩的事情,所以很少让孩子接触钱。同时在孩子遇到喜欢的东西时,父母也会比较严格,

父母对孩子物质生活控制的比较严格,导致孩子遇到喜欢的东西或者零食,得到不到满足时,就会自己想办法得到,于是就很容易出现偷钱的行为。

正确处理方法:

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家长可以考虑适当满足。如果金额过大,可以建议孩子使用压岁钱,或者通过劳动赚钱等方式攒钱购买,这样不但让孩子懂得了“来之不易”的道理,同样也让孩子有成功的喜悦,更有满足感,更珍惜得到的东西。

孩子出现“偷钱”行为,这才是家长的正确处理方法

3、孩子对金钱概念过于模糊

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和孩子谈钱,认为过于市侩,实际上,金钱教育对孩子是非常重要。

孩子对钱不了解,他会认为钱只不过是一堆数字,

海南一名环卫工人,辛苦攒了大半年的四万来块钱,被12岁的儿子玩游戏时偷偷打赏主播;

四川郑先生11岁女儿,3个月偷偷花掉父母11万多,用于游戏充值、打赏主播以及发送网络红包;

甚至网上出现的女大学生裸贷事件都表明了孩子金钱教育缺失带来的危害。

孩子出现“偷钱”行为,这才是家长的正确处理方法

正确处理方法:

尽早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给孩子合理的零花钱,教会孩子如何支配、规划自己的零花钱。

甚至可以教孩子如何赚钱,譬如将孩子的零花钱在某宝的支付软件中做定投。教会孩子怎样做到钱生钱等等。

当孩子出现第一次“偷”钱行为时,家长虽然慌张,但是不要马上给孩子打上“偷”的标签,不要责怪孩子,而是应该先弄清楚孩子“偷”钱的原因,然后告诉孩子告诉孩子他错在了哪里。了解完原因后,家长应告诉孩子,无论是哪种原因,偷东西都是不对的,绝对不能再有第二次。

最后在根据原因给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教育学家简·尼尔森曾说: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如何对待错误比犯的错更重要。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抓住机会,正确引导孩子,改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孩子出现“偷钱”行为,这才是家长的正确处理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