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班老师会适时地来一段现场教学。

看我飞起来,给你们当模特。

对准秋天美景,采风的人们举起“长枪短炮”。

这是大连最绚烂的季节,放眼望去,层林尽染,秋意正浓。

如果11月2日这一天你在横山寺,就会发现,山林与蓝天之间,有一群人成了秋天里别样的景致:如果说“长枪短炮”的摄影装备不觉得特别的话,那一头银发无疑是耀眼的。

没错,这是乐椿轩“椿萱奖”老年摄影大赛采风团。在乐椿轩的召集下,长者们走出家门,走进无边的秋色,用镜头记录生活,用行动点染人生的秋天。

11月2日,天气晴好,暖风拂面,虽然已是深秋,却颇有点“小阳春”的感觉。

甘井子区文化馆门前,三五成群的长者早早在此等候。这是乐椿轩主办的“椿萱奖”摄影大赛首支采风队伍,参与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上。

“椿萱奖”摄影大赛自开办以来,吸引了大批银发摄影爱好者参与。他们纷纷拿出得意的作品上传到乐椿轩微信号上,为摄影大赛专门组建的微信群,也是长者们“晒”作品的好地方。有很多长者希望拿出新作品来参赛,摄影大赛组委会为此特别组建了采风团,号召长者走出家门,放飞身心。

11月,大连正是五彩斑斓的深秋时节,“椿萱奖”摄影大赛组委会精心设计了一条采风路线:横山寺—太阳沟—乐椿轩,串起一道结合自然风光、人文景致和人物风貌的脉络。无论是用专业的单反相机,还是简单便捷的卡片机,或者用手机拍照,采风团的目的就是用另一只“眼”来感知生活之美。

有了社区联络员的牵线搭桥,首期“椿萱奖”摄影大赛采风团“一呼百应”,50多人的采风队伍把一辆旅游大巴车装得满满的。来自中华街道社区的摄影爱好者和甘井子区文化馆摄影班的成员一上车就开唠,三句话不离摄影这个话题。

51岁的邢梅既是乐椿轩的社区联络员,又是甘井子区文化馆摄影班的学员。从活动的串连沟通到清点人数,直到等来最后一名活动参与者到达集合地点,她才放心地上了大巴车。

邢梅退休之前就购置了单反相机,但上班时很紧张,她根本没时间仔细研究这台相机。退休后,邢梅拿起相机,走进摄影学习班,从认识相机开始学起。“情绪总是紧绷着,身体会出问题的,所以一定要找到兴趣点,让自己的身心彻底放松下来。”通过学习摄影,邢梅迈开步子,走出家门,寻找美,发现美,人也变得更加热爱生活。邢梅觉得,这就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被称为“班长”的李景峰玩摄影已有两年了,他喜欢拍风景,经常走出家门,融入大自然中。对于李景峰来说,摄影既是陶冶身心的爱好,又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唯一的缺点是‘费钱’。”李景峰笑说,不过好在家里人全力支持。

首期采风团里“藏龙卧虎”,一位大叔从小就摆弄胶片相机,从拍照到冲洗可以一条龙操作。他几十年来走过不少地方进行摄影采风,算得上是十足的摄影发烧友。

到达第一站横山寺时,不过早上8点多,路过一片小树林,甘井子文化馆摄影班老师王磊叫住大家,他把薄雾下透着一缕缕阳光的树林当作教学课堂,给学员们讲了一堂生动的光影艺术课。现场教学,立竿见影。大家纷纷举起相机按动快门,拿给老师“鉴定”,有的则三三两两互相交流。

王磊觉得,现在的老人和以前不一样,他们不甘心宅在家里,更愿意走出家门,感受生活。摄影对于老年人来说,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提供了通过镜头看世界的全新视角。

从横山寺层林尽染,到太阳沟的黄叶遍地,采风团一路走一路拍,深秋的景色令人沉醉。虽说专业拍摄器材令人瞩目,由中华街道社区乐享生活队部分成员组成的手机组也不甘示弱,在抓拍街景时,显示出了便捷灵敏的优势。每遇一处好景,快门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如同新闻发布会一般。老师时不时点拨一下拍摄技巧,这堂户外摄影课上得生动而有效。

融入金色的秋天里,采风团的成员也全线放飞自我。拍够了别人,一些阿姨主动当起模特,她们从包里拿出抢镜利器——彩色纱巾,尽情挥舞。有的“模特”还不甘于在地面摆造型,他们奋力起跳,拿出“和太阳肩并肩”的气势,摄影师们则猛按快门,定格这飞扬的瞬间。

乐椿轩是此次采风的终点站,这座新型养老社区长者们的全新养老方式,也让采风团成员大开眼界。园区里的日本海棠,门球场地上那一片绿色,多功能厅里明德学院刚刚下课的课堂,在住长者闲适淡然的神情,管家、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员脸上的笑容……这些场景都被捕捉到采风团的镜头当中。采风的素材要求紧扣养老生活,乐椿轩的生活情景给出了最生动的注脚。

根据乐椿轩“椿萱奖”摄影大赛的安排,采风活动还将不定期举行,希望发动全社会热爱生活热爱摄影的长者,跟随大赛采风团一起走出家门,追寻生活之美。(文/袁元 图/刘欢 孙雨萌)

扫描二维码

看采风视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