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阳台上》蹭了周冬雨的热度却依旧反响平平

人生如戏多思量,戏如人生需正观。大家好,我是影评人白冰。

今天为大家解析一部关于上海关于复仇关于抉择的电影《阳台上》。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周冬雨。

作为《阳台上》的大牌明星,非周冬雨莫属,把周冬雨抬出来本无可厚非,但这对冲着她来影院的观众来说,就不怎么公平了。与其说是特别出演,不如说周冬雨纯属友情客串,影片里的周冬雨貌似没有几句台词。

并且电影上映前,几部宣传片都把张英雄跟踪陆珊珊的戏码放在中心位置。陆珊珊,也就是周冬雨出演的角色。但实际上,无论是在小说还是电影里,《阳台上》都是属于张英雄的独角戏。

张猛曾经透露,周冬雨本来没有时间,"后来她问是什么角色,我说没台词,她说没台词我能演,然后就一拍即合。"不知道导演所言是否属实,但周冬雨的出演确实更像是玩票。不过,周冬雨的粉丝也无需太过失望。事实上,粉丝们可以在《阳台上》里看到一个最美的周冬雨。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这部电影。

《阳台上》这部电影是对上海的忠实还原,不在于长镜头中的上海街景,也不在于大段大段的上海话对白,而在于对上海底层小市民心态的准确捕捉。单说这部电影的上海味道,大概是近年来最正宗的。

然而,这或许也是《阳台上》不受观众待见的原因之一。在那些对上海市民生活无感,又期望看到一个跌宕起伏的"复仇"故事的人们看来,《阳台上》毫无亮点可言。

本片过于缓慢的叙事也是一大弊病,很多人看了不到一半就毫无兴致了。而且上海话并不像一些大众打方言比如东北话那么容易聆听,不认真听可能听不懂在说什么,对于中国人听不懂中国电影无形中就损失了一部分受众。

《阳台上》其实是一部底层问题青年的成长史。它传递的情绪也许不会感染每个人,却为那些被命运抛弃的人们赢得了尊严。片尾,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中,张英雄终于冲上去拥抱了陆珊珊,也拥抱了自己的全新人生。尽管这样拥抱的方式有些猥琐,但终于让一个不愔世事的男孩子彻底解脱了。在雨中,张英雄笑了,他笑到了最后。他被全世界击败,却战胜了自己。罗曼罗兰说,这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便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却依然热爱它。

接下来我们谈一下剧情。

在生活中,张英雄是个不折不扣的弱者。小说里交代得很清楚,张英雄既没有学历,也没有能力,更没有优渥的家境。这样一个上海底层青年在经历父亲去世的巨大打击后,自然而然地把矛头指向了拆迁工作人员陆志强。

但陆志强同样是一个生活中的弱者。他的女儿陆珊珊存在智力缺陷,为了她的未来,陆志强不得不招揽了一个外地女婿。但生活的愁苦和愤懑,完完全全地写在了他的脸上。当张英雄一次又一次跟在他的身后,试图快意恩仇时,可能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不过是同为天涯沦落人罢了。

张英雄在打工时认识的"好友"沈重,也身处底层无法自拔。他喜欢自称"许文强",假装潇洒地骑着机车飞驰,但他的心里是清楚的:没有未来,也不会有转机。当沈重对张英雄说"有谁愿意生下来就做坏人"时,观众和读者的内心感受是复杂的。不过和张英雄不同,沈重已经在精神上彻底堕落,干起了偷钱的勾当。但谁又敢说,这不是张英雄的未来呢?

导演为张英雄和沈重增加了一场在废弃游轮上引吭高歌的戏。两人唱着《浪子心声》,被舞台灯光环绕,是电影难得一见的温情场面。但这更像是虚幻的梦境,就像歌词中所写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两个小人物,注定无法摆脱属于他们的命运。

更残酷的是,这些生活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还在挖空心思互相伤害。陆志强明明可以给张英雄一家更优惠的拆迁条件,却耍起了手段,以致张英雄的父亲因病身亡。而懦弱的张英雄没有能力报复陆志强,就把脑筋动到了存在智力缺陷的陆珊珊头上。《阳台上》有着文艺片的卖相,但正如张猛导演所说,这不是一部文艺片。不过,观众能不能接受又是另一回事了。

这样小众的电影太挑观众了,它散漫,平淡,疏离,甚至有一点自我。就像是主创们执意要用胶片一样,有点过时的意思,也有点情怀的意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