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们享受了马龙创造的历史,被刘诗雯十年一剑得偿所愿感动,见证了十几年之再次有欧洲选手进入决赛。这次世锦赛绝对不乏看点,不过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这次比赛的抽签。

这次世锦赛,签抽的如同一场大逃杀——出生位置决定的东西过多了。

签抽出了吃鸡的感觉

历史上说,世锦赛的刺激之处就在于单打七轮双打六轮,对手从弱到强,井然有序。选手逐轮厮杀最后角逐奖牌,更看长线实力——比赛赛要打一周,只靠状态好是不够的。打到后半段,选手的状态已经完全释放出来,对赛会的气氛也非常适应,让半决赛决赛的水平发挥非常充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包括我),都认为世锦赛冠军才是乒乓球含金量最高的头衔。

根据乒联实行的“新款”积分制度,选手的世界排名取决于过去一年中最好几次公开赛成绩的综合。这制度如同上班打卡——比赛打的多的比少的有绝对优势。如果比赛打的太少,也架不住别人次次参加。更何况,比赛参加的次数不多,积分偶然性也大些——一次公开赛打的不好,对大多数人实属正常,但是如果你参赛不多,这个偶然的结果就是你必然的世界排名了。

换句话说,随着选手参赛频次的下降,他的世界排名会越来越随机,所以他在这个新排名制度下的世锦赛抽签位置,也会越来越随机

许昕被淘汰的时候,大家开始意识到:“哇下半区好像只有他一个中国选手,外协会要进决赛了。”

其实前几轮翻车的不止许昕一个:

英格兰的皮切福德,过去颇有一些亮眼战绩,第二轮输给斯洛伐克的王洋;

台北被看好的年轻选手林昀儒,第二轮输给希腊削球老将吉奥尼斯;

香港的男子三位都没过首轮;

许昕第三轮输给法国的西蒙;

郑荣植和水谷隼第三轮就碰上了;

奥恰洛第三轮输给了状态不错的Pucar Tomislav;

世锦赛爆冷向来都是常规操作,但是男单而言,抽签头重脚轻上半区偏强也是明显。中国选手马龙樊振东林高远梁靖崑在之外,郑荣植水谷隼雨果泥洼老师奥恰洛夫小小林也都抽在这——最强协会的前几号选手大都在这半边。

下半区要清淡不少:许昕之外,世锦赛团体赛夺冠分区的前两号的选手只有法国的西蒙,英格兰的皮切福德,德国波尔,葡萄牙的弗雷塔斯,瑞典福尔克,还有日本的张本智和——对比上半区,这个强度明显差。

这个状况并不局限于男单:女单前几轮,拿过两次世界杯第三(我管这个成绩叫最强地球人,因为前两名的中国队员强的仿佛外星人)的郑怡静早早出局。一样遭遇的还有田志希,李洁,和被队友淘汰的李皓晴等等。

相对来说,女子抽签的影响比男子稍低。原因上说大概是因为女子的竞争力更集中在头部——相对有竞争力的选手比较少,而且很集中在东亚这几家,所以虽然抽签随机,但是因为强弱差距大一些,强的顺利出局的机会大一些。

本来挺有实力的俩人,还没出来就被淘汰了

男双的情况还更坑一些:本来相当有实力的森园大岛组合早早被淘汰。而且1到16这四分之一半区里除了他们,还塞满了这些人:

淘汰了森园大岛的法国莱贝松,弗洛雷组合;德国的弗朗西斯卡波尔组合;奥地利的加多斯哈贝松组合,葡萄牙的阿波罗尼亚蒙泰罗组合,英格兰的金科霍尔沃克组合。

——要知道,这些配对放到欧锦赛里,都是有能力挑战冠军的组合。然而他们都被抽到同样的1/4半区。

反过来,最后进决赛的伊内斯库罗卜勒斯组合虽然确实发挥不错,但是上半区剩下的相对比较强的配对80%都被放在一个坑里前几轮杀完了。

看球看脸都不错,就是运气有点坑

混合双打情况虽然没这么混乱(有实力的配对比较少),但是也不能说就多合理:世界冠军的樊振东丁宁组合要从预选赛开始打,第二轮开始就遭遇原本很有机会争取一下奖牌的黄振廷杜凯琹,让人觉得这是不是组委会安排出来增加难度的:“嗯,混合双打看起来抽签太过安稳,让我们给高位种子安排一个天灾吧——放樊振东丁宁出来!”

这看着像预选赛的配置吗?像吗?

这甚至和这届世锦赛爆冷频繁没有多大关系:世锦赛历来有爆冷。2003年世锦赛马琳王皓都早早被削球淘汰,邱贻可淘汰波尔,四强只有孔令辉一个中国选手。世锦赛从来都不缺乏爆冷和黑马,但是类似今年这种分区和分区之间如此明显的竞技水平区别,或许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但是对整个赛会的总体竞技水平确实有影响。半区强弱的区别可能会根据每次赛会的抽签波动很大,其实能很直接的影响比赛的竞技水平的观感。坦率地说,就算是半决赛,马龙大胖的半决赛强度,和另一场福尔克安宰贤,都有很直观的区别。

在很多比赛中,"愿最好的选手晋级“(may the best prevail)是一句比赛前裁判用来祝福比赛双方对手的话。在现如今的世界排名规则下,选手晋级会越来越依靠抽签了——实力强的选手早早抽到一起,最后走的更远的选手,会比以往更多的仰仗运气的加持。

从国际乒联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更多的选手参加职业巡回赛,并且改变了世界排名机制来鼓励选手参赛。世锦赛的抽签强度问题是这个”鼓励“的副产品。但如果细想,其实根本的原因是选手并不愿意参加职业巡回赛。他们为什么非要放着收入稳定丰富的联赛不打,满世界的飞来飞去的去打几乎无利可图的职业巡回赛?即便强如中国队,大部分选手吃饭的饭碗都在乒超。

选手们用脚投票做了选择,然后乒联设计了一套新的”鼓励参赛“机制,惩罚了选手的选择——您不想参加职业巡回赛的话,就别怪自己世锦赛被抽到哪个坑里了。

短期来看,这个状况不会有什么本质改变:能有财力允许选手大量参赛的协会就那么几家——几乎可以说只有中国和日本,勉强说还有德国。剩下的好手们不得不在挣钱过日子和努力争取一个世锦赛更好签位之间选择:人不一定记得两难境地的时候如何做抉择,但是十有八九会记得把你放到这个坑爹处境的那个人吧。

这个情况,会成为新的世锦赛大背景。对于观众,只不过是接受前几轮比赛的不可控性更大,但是对于选手来说,就要用完全不同的方式面对比赛了。

具体什么方式,且听下回分解。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问题是多大一部分”——不是莎莎说的,我刚编的

版权声明

乒乓11分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版权归乒乓11分所有。

如希望转载,请事前联系我们:

除了不定期推送独家原创文章,我们还不定期奉送独家比赛信息和八卦信息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