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东西,有人总能汲取养分,有人永远只能一晃而过。R君说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左传. 庄公十年》之《曹刿论战》)

大型战争电影其实要拍的优秀的确很不容易。一方面投资很大,另一方面涉及的面一定很多,包括各方的将领、政局、前因后果、战场指挥以及细致战斗。所以很多时候,大部分大型战争电影只能照顾其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前因后果及核心将领,对最终战役本身,只能依托一些大场景来做一点“蜻蜓点水”般的展现,常常让人看得觉得不够过瘾.......

而回过头来,自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真正彻底改变了拍摄陆地战争的风格,走向了真正的写实路线后,越来越多的战争电影也开始运用这样的风格。

的确,在《拯救大兵》之前,限于技术的手段,或者也是主观的愿望,战争电影大部分都只描绘过程和场面,以致于大多数的观众都会觉得战争是件很“cool”的事情。 要感谢斯皮尔伯格第一次把战争的残酷和真实展露在世人的面前,因为他的电影,真正的彻底改变了电影对战争的描绘方式。

而关于海战的电影,同样限于技术的能力和资金,大部分都只能把核心内容集中在一些内景中,大量真正的海战部分不是用简陋的模型,就是用历史镜头。所以,涉及第2次世界大战的海战电影,很多题材都以潜艇为场景,因为场景有限,相对拍摄起来容易。所以韩国能挑战这么高难度,拍出一部精彩的《鸣梁海战》,真的是值得令人倾佩的事情。

实际上,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或者是科幻作品中,大批舰队集中作战的场面一向是最令人为之向往和热血沸腾的部分。 所以从《银河英雄传说》、《超时空要塞》到《星河战队》甚至《星球大战》中,无一不是在映射着二战时大型舰队集群作战的故事,甚至就连我们的《复联》,第一部神盾局的空中母舰出来的时候,惊艳了多少的观众......

R君自己本身是个历史爱好者,对于太平洋战争中的战役当然如数家珍。甚至R君在加拿大还曾和几位朋友开发了一款以太平洋战争为背景的海战游戏,只可惜大家都是当兼职爱好,虽然已经有了小Demo,但至今没有办法完成成品(当初的游戏对战设计图如下)......

所以,其实当初R君自己对《珍珠港》的表现就不太感冒,因为整部电影太过松散,既没有像样的爱情,也没有像样的战争。 当然,《珍珠港》最后的票房结局的确也很惨淡,甚至导致迪斯尼主席为此黯然下台。

所以,在这部《决战中途岛》之前,还真的没有一部作品可以说是真正彻底能再现一场真正的海中舰队决战。(迈克贝的《珍珠港》更多的时候是一场狂轰滥炸的单向表现,缺少2军对垒的那种紧迫和气势)。即便从过去的真实历史记录片中,因为缺少有效的视觉表现,你也很难体会和感受到中途岛海战是那么的惊心动魄和激动人心。

这一次,罗兰.艾默里奇算是真的做到了。

R君对本片的期待完全不像是对那种以剧情取胜的商业大片,也因为R君自己对中途岛战役的过程非常熟悉,所以完全是冲着多年来对二战大型海战场面的期待来看。更夸张一点来说,《决战中途岛》可以说是一部另类的纪录片或者是本次战役的全面视觉再现。

如果你带着看娱乐片、商业片的期待去看本作,也许真的会感觉质量一般;但是,如果将本作当作二战中途岛海战以及真正的二战海战现实重现的作品,《决战中途岛》绝对是有史以来展现二战海战最完美,效果最出色也最贴近真正现实的海战影片。

既然我们所有的青少年教育中,历史部分一定会讲到二战,也一定会讲到影响整个太平洋战场格局的中途岛战役。 那么真的建议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去看一下这部《决战中途岛》。那样,你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海战,俯冲轰炸,漫天炮火,空母对决,以及团队胜利。

比如:大家看着漫天的炮火,为什么似乎集中那些轰炸机那么难?实际上,这还真应了我们的古语“大炮打蚊子”的比喻。一直到1944年美国研发了新型近炸引信(VT)的防空炮弹,才让防空炮火真正的变得有效。太平洋战争后期一半被击落的日本战机都是被VT炮弹击落的。

好吧,要感谢中国的资本们,尤其是博纳影业。一亿美金的制作成本对这么宏大的战争作品其实还有点紧巴巴的,显然艾默里奇把钱还是用在了刀刃上。 即便商业上现在看来亏损已经不可避免,但能给我们的社会留下这么一部能真正反映出当时战场的作品,也真的算是做出了相当有益的贡献。骄兵必败

中途岛战役的整个故事很多地方都已经有了,这一次R君就不累述了。但是看完电影,的确还有一些更深的感受。

电影中展现了一段日本联合舰队在中途岛战役之前的沙盘推演,因为模拟美方的一方预判日军舰队的动向,所以在沙盘推演中直接击沉了日本舰队的3艘航空母舰,推演结果判定为日本失败。但是,面对这样的结果,不但南云忠一大发雷霆,就连山本五十六自己,也都选择了无视这样可能的存在,要求重新按对日本有利的方式再次推演。

这一段故事,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又称为“宇垣缠推演”,发生在1942年的5月1日,日本联合舰队的军官们集中在“大和”号战列舰上,进行了为期7天的中途岛入侵战军棋推演。时任海军参谋长的宇垣缠担任了本次推演的统监(总负责人)和审判长(裁判官),同时也担任了推演中日本联合舰队的指挥官。(当然他当时也是山本五十六帐下的红人,整场推演也是严格按照山本五十六期望的剧本来进行)

在这次推演中,由“大和”号舰长松田千秋所代表的美军太平洋舰队,通过B-17轰炸机轻松打败了宇垣缠率领的日本海军。并且在推演中,美军轰炸机共炸中日军航母9次,其中“赤城”和“加贺”号2艘航母确定会被美军击沉,而另外还有一艘航母会受到重创。这个推演结果几乎和真正战果相当接近。

但是,心高气傲的宇垣缠利用自己裁判员的身份,反复修改推演过程甚至篡改推演结果,最终改变了结果为只有“加贺”号沉没,日军获胜。甚至当演习即将结束时,山本五十六问南云忠一:如果舰队遭遇敌军埋伏的偷袭怎么办? 在一旁的源田实(偷袭珍珠港计划的主要策划者)说了一句被日本海军载入史册的名言“铠袖一触”,意思是:日本航母的防御是牢不可破的。

整个日军舰队弥漫着对美国的轻敌之气,连山本五十六自己都毫不例外。

古语云:“骄兵必败”,依然是真理。

日军本身的轻敌除了心智,更最终体现在他们的战术安排上。

本来日军在当时在整体军力,甚至战机性能上都占有一定优势,但在山本五十六的计划中,却将整个联合舰队分为5只不同方向不同目标的舰队,各自相隔数百海哩距离,最终受到攻击时完全无法彼此呼应。 最终形成在中途岛战役中,是四艘日本航空母舰对三艘美国母舰,甚至整体飞机数量还少于美军(中途岛的陆基飞机加上空母的舰载机,美军共有353架飞机,而日军所有的舰载机加起来也只有248架)。从整体优势,变成局部平手甚至劣势,最终输在了最重要的关键战役中。

所以,无论多强大的主体,在竞争中保持核心局部的优势力量始终是成功的根本。即便放在今天的商业战场上,甚至互联网行业,也一样符合“聚焦”、“专注”、“集中突破”这样的战略流行词。

而“广积粮、缓称王”,“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般的心态,始终才是保持战斗力和敏锐度的根本,永远比毫无根基的“目空一切”和“骄横”要有生命力的多。一切战斗力来源于基层的人和文化

中途岛之后的太平洋战争进展,大家基本都知道了。

无论是二战的德国,还是日本,在综合国力上都是无法支撑长期战争消耗的,更何况还要应对双线甚至3线作战。

这也是为什么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一场中途岛战役,对二战的格局会影响如此之大。 实际上,即便没有中途岛,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也会发生在另外一场战役中,这是由2个国家最终的国力从一开始就注定的结果。(1943年开始,美国的生产线就开始像下饺子一样的生产航母......到战争结束,美国共造了151艘航空母舰,光华盛顿州温哥华市的一个凯瑟造船厂2年就交付给海军50艘护航航空母舰-小型航母,每艘可以搭载20-30架舰载机;而日本整个2战旗舰一共也只有29艘航母,其中下水25艘,被击沉20艘,而且日本航母的舰载机从来就没有满员过。)

所以,虽然在珍珠港,美国损失了整整4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另外还有4艘战列舰和4艘巡洋舰重伤,损失飞机188架,受伤159架;但是美国的大部分飞行员和4艘空母没有受到损失。

而到了中途岛,虽然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1艘重巡,但更重要的是日军损失了248架舰载机和大量的精英飞行员。

日本在整个战前,用著名的“月月木水火金金”(实际就是日语中的一周七天,相当于现在的997)强化方式,一共才训练了2700多名飞行员。 一场珊瑚海海战+一场中途岛就被干掉1/4,重点是补充起来特别慢。所以到了战争的中后期,日军的空海战力就越来越弱,以致到1944年的马里亚纳海战,性能低劣的日军战机和训练匮乏的驾驶员,被美军的炮火和战机形容为像“打火鸡”(火鸡又大又笨拙)一样一天就干掉300多架。整个联合舰队在战役中带了九艘航空母舰出去,被干掉了3艘,损失了600多架飞机,却只轻伤了5艘美国军舰。

所以“人”才一向是任何事物的根本,没有精英的团队,即便能靠偷袭取得一点战果,又能保持多大的持久力呢?

除了人员和团队的力量,日美之间的文化和管理的方式也一样在整个战争中展现了完全不同对战局的路线走向。以中途岛战役为例,南云忠一也好,山口多闻也好,基本都只能遵从既定的策略来执行整个战役,所以毫无机动灵活可言;反观美方的文化,讲究的就是重视基层和一线队伍的经验和判断。斯普鲁恩斯本来就是以谨慎灵活出名的将领,一看时间来不及像正常的作战一样让战机们编好队再出击(通常应该是战斗机、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协同编队完整),直接让大家自由升空出击,直接打了个日军的措手不及。(实际上,中途岛战役就是在5分钟里日军被报销了3艘航母,决出了胜负) 而在执行层面,麦卡拉斯基、贝斯特几位精英在空中随机应变,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选择目标,让日军手忙脚乱、疲于奔命。处处显示出美式文化在作战中的灵活、机动和智慧来。

其实,无论在商场战场,优秀的团队和灵活机动的打法及管理机制,从来都是成功者共同的法宝。在我们的解放战役中,无论是围歼整编74师的孟良崮战役,还是后续的3大战役,大量的胜利都是基于基层军队灵活把握战机获得的。

所谓靠管理和体系取胜、规模化碾压的理念,从来都是忘却真正战斗力的根本。至于那些靠贩卖所谓“成功体系或经验”培训或课程为生的组织或人,则更是绣花枕头一包草的狗屁膏药贩子。

历史,从来早就揭示给了我们什么才是最高效的组织行为学和成功学,也从来用了多少现实的例子教给我们什么才是对的心态和策略。

多少人一辈子在追求成功,也许最该做的,就是先学会“学习”本身。

《决战中途岛》,还是值得每个人去体验下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海战。

R君,2019年11月16日,于上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