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皇室继承人的人选向来是一个难题,几乎每一个皇帝在继承人的人选问题上,都绞尽脑计、煞费苦心,力图选出最适合的皇子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这样他一手辛辛苦苦建立的一番功业才不会白费。

而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诱惑,众多皇子们也在夺嫡之路上费尽心机,想要成为最后能够胜出的那一位,即使是不为皇帝的宝座打算,也力图能够和登上帝位的皇上搞好关系,为以后的安稳生活打下基础,否则下场极为悲凉,这一点可以参考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宫廷大戏,最后胜出的雍正皇帝,对不支持自己帝位的兄弟们各种欺凌。

三国时期的曹操和他的儿子们,自然也被这一棘手的问题困惑着。曹操一生有25个儿子,而我们所熟知的有四位:曹昂、曹丕、曹冲、曹植。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才能,或文或武,因此这四个人也先后出现在曹操王位的候选人名单里。

曹昂是曹操正室刘夫人所生的长子,随曹操征战宛城时不幸阵亡。环夫人所生的儿子曹冲是个神童,五六岁时智力已经“有若成人”,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还节选了《曹冲称象》一文,其智力可见一斑,可惜曹冲在十三岁就患病夭折,无缘帝位。曹昂和曹冲死后,有实力竞争储嗣候选人的也就只有曹丕和曹植了。

想必大家都读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七步诗》,也了解这首诗背后的故事。综合看待曹植的才能,是曹操儿子中难得的人才,为人性情温顺,才华出众,尤其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洛神赋》而闻名于世,备受曹操喜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对其甚至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高度赞誉和评价,曹植有如此的优势,缘何却输给并不如自己的哥哥曹丕呢?

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曹丕和曹植两兄弟背后各自的支持力量。当时,曹操在立嗣人选上一直游移不定,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儿子好,这样就导致了曹操的手下开始做出选择,从而使得曹丕和曹植各有一股支持的力量。

拥护曹丕一方的有桓阶、司马懿、陈群、邢颐、吴质、贾诩等人,而拥护曹植一方的有丁廙、丁仪、杨修、孔桂、杨俊等人。他们各自抱团,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一时间不分胜负。

但在支持曹植的力量中,有这样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个人实在是太过聪明了,什么事情都一点就透,这份聪明即使是曹操都感到害怕,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杨修。

杨修是一个很聪明的谋士,只可惜他的聪明表现得太明显了,说白了就是聪明外露,锋芒太盛。日常生活中的杨修,非常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尤其擅长揣摩曹操的心思。他曾多次揭露曹操故作高深的行为,很不给曹操面子,如揭露曹操梦中杀人事件,将曹操虚伪残忍的一面给暴露了出来。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修徒有智商,却无情商,得罪了多疑且狡诈的曹阿瞒的人,最终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这样一个人的存在,原本就让曹操心存忌惮,更令人惋惜的时,在曹操考验两个儿子才能之时,杨修又捉刀代笔,帮曹植出谋划策,曹操识破后,更加无法容忍。且杨修密告曹丕悄悄请来吴质商议对策,技高一筹的吴质将错就错,反使杨修吃了哑巴亏。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杨修,终于被曹操以“编造谎言,蛊惑军心”的罪名问斩。

曹植本就因杨修而被曹操所厌弃,再加上平日的他行为任性,不注意小洁,甚至还醉酒擅闯司马门,终为曹操所不悦,情感的天平就向曹丕倾斜了,这也让曹植最终无缘帝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