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听到把中国说成九州大地、神州大地的。那么,为什么九州代表中国?其实,在中国上古传说中,也存在一个规模庞大的世界,由九片叫做“州”的土地组成,统称“九州”。而九州的创立,离不开上古治水英雄——大禹。
相传,大禹规划九州的故事,是与治水同时进行的,他一边疏导洪水,一边对洪水退却后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洪水消退以后,由于原有的边界标识无法辨认,大禹就按照新规划好的山川为边界,将华夏版图划分九个“州”,并重新树立辨认的标志。这个故事记录在《尚书·禹贡》篇中。
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州有着不同的土地颜色、地貌、物产和人民,共同构成了一个瑰丽的上古世界。大禹给各州田地评级,并按照当地的物产确立贡赋的种类和多少。大禹位于冀州,所以其他八州的贡赋都要通过水路道路运输到冀州。(后世的冀州位于河北,但是《尚书·禹贡》中的冀州主体部分位于山西)
因为《尚书·禹贡》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因此其反映的是战国时人的中国地理观。另外,还有不少典籍都提到过“九州”的概念,比如《尔雅·释地》、《吕氏春秋·有始览》、《周礼·职方》等,这些书中提及的“九州”跟《尚书·禹贡》大同小异。
由此可见,“九州”是战国时代的通识概念,大概反映了春秋末期一来中华先民栖息生养的地理范围。后世人们约定成俗地用“九州”指代中国。“九州”概念蕴涵着战国学者对天下秩序的想象与规划,体现了战国学者对天下太平的渴望。
秦国统一天下后,“九州”的现实意义就得以彰显。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郡县制的基础上,设立了十三个监察区,其中十一个以“州”为名。西汉的州与战国九州在名称和地理位置上颇为相似。州到东汉以后,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并一直延续到清代。
相传,大禹还命令州牧献“吉金”(青铜),以铸造象征九州的九鼎,并且在上面刻下九州的风物和各种怪兽,起到震慑的作用。在上古时期,九鼎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同时又象征着天下九州的统一,于是九鼎也就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