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所有电影迷们最期待、也最感到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答案一定是:《小丑》出资源了!

甚至是身边完全不磕DC宇宙的朋友都探头探脑过来问:能看了吗?好看吗?吓人吗?需要做点什么准备吗?

准备嘛……那就是不要把《小丑》当成一部超级英雄系列电影来看就好了!

因为大家都在猜测《小丑》不会上国内院线,所以也导致很多人不理解这部电影到底火在哪里?在美国,部分院线担心会出现枪击事件,而选择不上映。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为了能让《小丑》顺利放映,片方选择加强安保,增派警察巡逻。

小丑是美国媒体投票“100名反派”中的第一名,也是IGN史上最伟大的反派。

路人非粉丝说,请让《小丑》跳脱出漫威和DC的争霸,因为它是已经是金狮体系了。

人们对于《小丑》的疯狂,一部分原因在于DC宇宙原本就积累下的人气,一部分原因在于整个剧组的精益求精和细致打磨。

而这军功章的重头戏,势必要给到主演杰昆·菲尼克斯: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的双料影帝,“不疯魔,不成活”般的天才表演,让人们收回那句“希斯·莱杰后再无小丑”的论断,让哥谭市看起来面目可憎,让人们四目张望,企图窥探这个世界中更多的阴暗面……

剩下的,让剧毒患者@安安来聊聊!

安安

非资深动漫中毒者

有时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宇宙,却看不见社会底层悲惨的世界。

——《十宗罪》

小丑,无疑是一个被浓缩了的人物,带着一种艺术化的夸张。他的笑不是发自内心快乐地笑,哭也不是因为悲伤而流下眼泪,他是人性最肮脏之处结出的恶果,可怜又可悲。

世界上的不幸似乎都落在了他的身上:身体上,他是个患有癫笑症的患者,一紧张就会发笑。

事业上,他是个薪水低微的小丑扮演者,工作中遇到小混混的欺凌,被砸了广告牌,对他又踢又打,老板不问青红皂白责备他,还要扣他工资;把枪送给他的同事又诬陷小丑是主动问他买枪而导致他被开除。

社会中,他在地铁上遇到三个调戏姑娘的混混,因为紧张频频发笑遭到虐打;他曾经可以领到药物的福利救济处,因为政府缩减开支而关闭,导致无药可吃。他曾问社工,那我的药怎么办?找谁去说话?社工无奈地表示:我也不知道,他们不会在意你我这样的人。而社工,也不过和小丑进行着例行公事,并不在意他说什么,也不会给予他回应。

在家庭中,他的母亲是养母,患有施虐证和臆想症,小丑幼年时被养父虐待,养母却无动于衷,导致小丑大脑受损,如今要吃七种药物治疗。这个从出生就没有被善待过的孩子,慢慢走向了疯狂。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指出:“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这个处处都在受着负面影响的小丑,内心不断扭曲,开始滑向恐怖的深渊。

但事实上,他一直试图做一个正常的人:他孝敬母亲,逗孩子笑。他努力地工作,想要成为一名好的喜剧演员。他去别人的脱口秀表演上学习,随身带着小本子,记录下灵光一现时得到的好段子,他甚至幻想着能够上著名脱口秀达人莫瑞的节目,完成自己的梦想。

莫瑞,小丑的偶像,小丑曾想象自己参加他的节目,莫瑞会对他说:“我会为了你这样的小孩,放弃一切。”这句话,仿佛是父亲与儿子的对话,小丑紧紧抱着莫瑞,充满感激。无疑,莫瑞成为了他精神上的父亲。

于是小丑尝试着进行脱口秀表演,但是因为紧张,癫笑症发作,频频大笑的状况让他完全无法完成表演,他失败了。更糟糕的是,他没有得到同情与宽容,有人将他的表演录像寄给莫瑞的脱口秀节目,莫瑞在节目上大肆嘲笑,给了小丑脆弱的心灵重重一击。

而小丑的养母则是幻想着自己和竟选市长的韦恩有露水情缘,一直试图写信联系。小丑不仅发现了信件,还相信了母亲的话,于是试图和韦恩接触。他渴望亲情,只可惜母亲是个臆想症患者,这一切都不是事实,韦恩也根本不会把小丑这样的人当回事,甚至给了他一拳。

当养母不曾告诉小丑的一切被他知道后,小丑彻底崩溃了。可是在这时,嘲笑过他的脱口秀节目却打电话邀请他参加,想要继续消费他。小丑打定主意接受了邀请。他在节目上和莫瑞一番唇枪舌战,表露了小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也是他的愤怒所在。

小丑说:“要是我横尸街头,你们怕是理都不理我,为什么韦恩在电视上为他们哭?他们的命就比我值钱?没人互相尊重、也不会换位思考,他们除了自己,关心过别人吗?”而莫瑞却告诉他:“你这是在替杀人找借口,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坏人。”小丑枪杀莫瑞之前,表明了他曾对自己做过的坏事:

或许这就是这段对话中,最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普通人,因为你的不在意,或者其他原因,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你觉得是一件小事,但对他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小丑最终还是在电视上一枪崩了莫瑞的头,他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杀了人,如果说第一次枪杀是因为被三个混混欺负而进行的反抗,那么这一次则意味着,他已经从一个身影模糊的人彻底转变成了恶魔。

会有人记得,他也曾坚持吃药,他也曾渴望事业,也曾争取亲情,还曾幻想爱情。但是枪声一响,一切都结束了,他堕入无底深渊。

在影片的结尾,成千上万戴着小丑面具的人群走上街头,纵火做恶,而小丑站在火光之中,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精神领袖,被人重视,他不禁再次跳起滑稽又夸张的舞蹈。

而周遭处于狂欢的人群里,他们之中,或许有和小丑一样有着悲惨生活经历的人而累积愤怒的人,也有唯恐天下不乱,趁火打劫的恶徒,还有只是想凑凑热闹,随波逐流无聊透顶的人。这就是这个社会的可怕之处,一点恶的火花,就能燃起熊熊大火。各色人等混杂其中,趁着夜幕释放兽性。

影片中,当小丑接受众人膜拜、得意忘形时,几条街道之外,韦恩夫妇被杀,他们的儿子站在尸体之中,背影是城市里垃圾成堆的街道和上空的烟雾火光,蝙蝠侠在此酝酿,另一方势力即将崛起。这片罪恶的土壤里长出的不仅仅是毒草,这里也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小丑之所以会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能从剧情到隐喻都做到“震撼人心”,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饰演小丑的演员杰昆·菲尼克斯的精湛演技!有希斯·莱杰的珠玉在前,后来者挑战这个角色的压力可想而知。于是杰昆动用了一切可能性为角色服务。

在电影中,他巧妙处理了发声方式,前期多用气声,展示一种虚弱的温柔:来自失败的生活带给他的底气不足,也能和人物之后的暴戾性格形成反差。而后期,当他完成人性的转变之后,声音也开始变得粗湿沉重。直到最后站上莫瑞的舞台,小丑从形体到声音都已然变得扭捏造作,声音擦着嗓子而出,尖锐、刻薄,怨声里都带着哭腔。

他的面部表情极具表现力,和母亲一起时,便会眼含温情。

神情恍惚时的目光如炬,直勾勾的眼神似乎锁定了心仪的猎物,叫人不寒而栗。

被偶像莫瑞在电视中公开嘲讽后,眼神怔怔,失望痛苦,仿佛一瞬间已垂垂老去。

在形体上,杰昆在开演前是个略微发福的中年男子,为了角色积极减肥,最终呈现出电影中面部线条松塌,肋骨分明的状态。小丑一开始后背耸起,驼背严重,走路笨拙地摇摆,背影让人想起钟楼怪人,这点很符合他不堪生活重压的状态。

到影片最后,他被众人膜拜,陡然间信心大增,疾走在人群中,每一步都带着向上跳跃的飒飒然,睥睨一切,杀气腾腾,鬼魅般穿行人间。

来到莫瑞的舞台,他已经完全投入到小丑的角色中,此时他的肢体启用舞台剧演员的夸张姿态,昂首挺胸,高扬下巴,一转身,一梗脖,已入了癫狂的境界。

杰昆在此之前曾出演过一部歌舞剧《与歌同行》,在影片中展示出了良好的音乐素养,而在《小丑》这部电影中,他再次展示了自己的舞蹈功力。几段舞蹈都相当瞩目。尤其是当他染绿头发、全副武装成小丑后,在台阶上恣意舞蹈,那种混合着癫狂、杀气、滑稽的气息叫人过目难忘。

演好一个角色,细节非常重要,同时也很考验演员的能力,杰昆为小丑设计了三次抖腿的动作,既是内心的表达,也体现了人物的个性。

第一次,社工问他要日记,想要了解他最近的精神状况,因为自己最隐秘的想法要被他人探知,小丑紧张害羞,他不禁抖腿,但是伸手悄悄地按住了腿,手部还有小动作的处理,展现出拘谨害羞的性格。

第二次,他坐在沙发上,大喇喇地抖腿,吐着烟圈,这时的他,哪怕罪行被发现,也已经不在乎了。

第三次,小丑杀了莫瑞后,又开始抖腿,他机械兴地左右回顾,那是杀人后一瞬间的惶恐。接着全身战栗、眼含泪光,因为莫瑞曾是他精神上的偶像,事业上的仰望者,现在死在自己手中,没有办法不悲伤。但小丑随即咧嘴而笑,拍沙发失声再笑:杀了莫瑞是他内心早已决定的事情,现在完成了,便觉得大快人心。

起身、抬手、补枪、扔枪,几个动作干净利落,完成后,轻快地朝前跳了几步小丑舞,虽然镜头拉开一晃而过,但那几步真是简直叫绝,绝望又癫狂的气息扑面而来。肢体配合着情绪层层递进,叫人震撼。

好的电影,好的演员,是互相成就的,如果说希斯·莱杰演绎了小丑的今生,那么杰昆演绎的则是小丑的前世。身世可怜并不能洗白他的杀人罪孽,但是这也提醒着我们更多地关注身边的人们。或许,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丑,愿阳光,抹去这模糊的阴影。

今日男神:杰昆·菲尼克斯

人们对于《小丑》的疯狂,一部分原因在于DC宇宙原本就积累下的人气,一部分原因在于整个剧组的精益求精和细致打磨。

而这军功章的重头戏,势必要给到主演杰昆·菲尼克斯: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的双料影帝,“不疯魔,不成活”般的天才表演,让人们收回那句“希斯·莱杰后再无小丑”的论断,让哥谭市看起来面目可憎,让人们四目张望,企图窥探这个世界中更多的阴暗面……

剩下的,让剧毒患者@安安来聊聊!

安安

非资深动漫中毒者

有时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宇宙,却看不见社会底层悲惨的世界。

——《十宗罪》

小丑,无疑是一个被浓缩了的人物,带着一种艺术化的夸张。他的笑不是发自内心快乐地笑,哭也不是因为悲伤而流下眼泪,他是人性最肮脏之处结出的恶果,可怜又可悲。

世界上的不幸似乎都落在了他的身上:身体上,他是个患有癫笑症的患者,一紧张就会发笑。

事业上,他是个薪水低微的小丑扮演者,工作中遇到小混混的欺凌,被砸了广告牌,对他又踢又打,老板不问青红皂白责备他,还要扣他工资;把枪送给他的同事又诬陷小丑是主动问他买枪而导致他被开除。

社会中,他在地铁上遇到三个调戏姑娘的混混,因为紧张频频发笑遭到虐打;他曾经可以领到药物的福利救济处,因为政府缩减开支而关闭,导致无药可吃。他曾问社工,那我的药怎么办?找谁去说话?社工无奈地表示:我也不知道,他们不会在意你我这样的人。而社工,也不过和小丑进行着例行公事,并不在意他说什么,也不会给予他回应。

在家庭中,他的母亲是养母,患有施虐证和臆想症,小丑幼年时被养父虐待,养母却无动于衷,导致小丑大脑受损,如今要吃七种药物治疗。这个从出生就没有被善待过的孩子,慢慢走向了疯狂。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指出:“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这个处处都在受着负面影响的小丑,内心不断扭曲,开始滑向恐怖的深渊。

但事实上,他一直试图做一个正常的人:他孝敬母亲,逗孩子笑。他努力地工作,想要成为一名好的喜剧演员。他去别人的脱口秀表演上学习,随身带着小本子,记录下灵光一现时得到的好段子,他甚至幻想着能够上著名脱口秀达人莫瑞的节目,完成自己的梦想。

莫瑞,小丑的偶像,小丑曾想象自己参加他的节目,莫瑞会对他说:“我会为了你这样的小孩,放弃一切。”这句话,仿佛是父亲与儿子的对话,小丑紧紧抱着莫瑞,充满感激。无疑,莫瑞成为了他精神上的父亲。

于是小丑尝试着进行脱口秀表演,但是因为紧张,癫笑症发作,频频大笑的状况让他完全无法完成表演,他失败了。更糟糕的是,他没有得到同情与宽容,有人将他的表演录像寄给莫瑞的脱口秀节目,莫瑞在节目上大肆嘲笑,给了小丑脆弱的心灵重重一击。

而小丑的养母则是幻想着自己和竟选市长的韦恩有露水情缘,一直试图写信联系。小丑不仅发现了信件,还相信了母亲的话,于是试图和韦恩接触。他渴望亲情,只可惜母亲是个臆想症患者,这一切都不是事实,韦恩也根本不会把小丑这样的人当回事,甚至给了他一拳。

当养母不曾告诉小丑的一切被他知道后,小丑彻底崩溃了。可是在这时,嘲笑过他的脱口秀节目却打电话邀请他参加,想要继续消费他。小丑打定主意接受了邀请。他在节目上和莫瑞一番唇枪舌战,表露了小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也是他的愤怒所在。

小丑说:“要是我横尸街头,你们怕是理都不理我,为什么韦恩在电视上为他们哭?他们的命就比我值钱?没人互相尊重、也不会换位思考,他们除了自己,关心过别人吗?”而莫瑞却告诉他:“你这是在替杀人找借口,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坏人。”小丑枪杀莫瑞之前,表明了他曾对自己做过的坏事:

或许这就是这段对话中,最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普通人,因为你的不在意,或者其他原因,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你觉得是一件小事,但对他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小丑最终还是在电视上一枪崩了莫瑞的头,他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杀了人,如果说第一次枪杀是因为被三个混混欺负而进行的反抗,那么这一次则意味着,他已经从一个身影模糊的人彻底转变成了恶魔。

会有人记得,他也曾坚持吃药,他也曾渴望事业,也曾争取亲情,还曾幻想爱情。但是枪声一响,一切都结束了,他堕入无底深渊。

在影片的结尾,成千上万戴着小丑面具的人群走上街头,纵火做恶,而小丑站在火光之中,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精神领袖,被人重视,他不禁再次跳起滑稽又夸张的舞蹈。

而周遭处于狂欢的人群里,他们之中,或许有和小丑一样有着悲惨生活经历的人而累积愤怒的人,也有唯恐天下不乱,趁火打劫的恶徒,还有只是想凑凑热闹,随波逐流无聊透顶的人。这就是这个社会的可怕之处,一点恶的火花,就能燃起熊熊大火。各色人等混杂其中,趁着夜幕释放兽性。

影片中,当小丑接受众人膜拜、得意忘形时,几条街道之外,韦恩夫妇被杀,他们的儿子站在尸体之中,背影是城市里垃圾成堆的街道和上空的烟雾火光,蝙蝠侠在此酝酿,另一方势力即将崛起。这片罪恶的土壤里长出的不仅仅是毒草,这里也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小丑之所以会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能从剧情到隐喻都做到“震撼人心”,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饰演小丑的演员杰昆·菲尼克斯的精湛演技!有希斯·莱杰的珠玉在前,后来者挑战这个角色的压力可想而知。于是杰昆动用了一切可能性为角色服务。

在电影中,他巧妙处理了发声方式,前期多用气声,展示一种虚弱的温柔:来自失败的生活带给他的底气不足,也能和人物之后的暴戾性格形成反差。而后期,当他完成人性的转变之后,声音也开始变得粗湿沉重。直到最后站上莫瑞的舞台,小丑从形体到声音都已然变得扭捏造作,声音擦着嗓子而出,尖锐、刻薄,怨声里都带着哭腔。

他的面部表情极具表现力,和母亲一起时,便会眼含温情。

神情恍惚时的目光如炬,直勾勾的眼神似乎锁定了心仪的猎物,叫人不寒而栗。

被偶像莫瑞在电视中公开嘲讽后,眼神怔怔,失望痛苦,仿佛一瞬间已垂垂老去。

在形体上,杰昆在开演前是个略微发福的中年男子,为了角色积极减肥,最终呈现出电影中面部线条松塌,肋骨分明的状态。小丑一开始后背耸起,驼背严重,走路笨拙地摇摆,背影让人想起钟楼怪人,这点很符合他不堪生活重压的状态。

到影片最后,他被众人膜拜,陡然间信心大增,疾走在人群中,每一步都带着向上跳跃的飒飒然,睥睨一切,杀气腾腾,鬼魅般穿行人间。

来到莫瑞的舞台,他已经完全投入到小丑的角色中,此时他的肢体启用舞台剧演员的夸张姿态,昂首挺胸,高扬下巴,一转身,一梗脖,已入了癫狂的境界。

杰昆在此之前曾出演过一部歌舞剧《与歌同行》,在影片中展示出了良好的音乐素养,而在《小丑》这部电影中,他再次展示了自己的舞蹈功力。几段舞蹈都相当瞩目。尤其是当他染绿头发、全副武装成小丑后,在台阶上恣意舞蹈,那种混合着癫狂、杀气、滑稽的气息叫人过目难忘。

演好一个角色,细节非常重要,同时也很考验演员的能力,杰昆为小丑设计了三次抖腿的动作,既是内心的表达,也体现了人物的个性。

第一次,社工问他要日记,想要了解他最近的精神状况,因为自己最隐秘的想法要被他人探知,小丑紧张害羞,他不禁抖腿,但是伸手悄悄地按住了腿,手部还有小动作的处理,展现出拘谨害羞的性格。

第二次,他坐在沙发上,大喇喇地抖腿,吐着烟圈,这时的他,哪怕罪行被发现,也已经不在乎了。

第三次,小丑杀了莫瑞后,又开始抖腿,他机械兴地左右回顾,那是杀人后一瞬间的惶恐。接着全身战栗、眼含泪光,因为莫瑞曾是他精神上的偶像,事业上的仰望者,现在死在自己手中,没有办法不悲伤。但小丑随即咧嘴而笑,拍沙发失声再笑:杀了莫瑞是他内心早已决定的事情,现在完成了,便觉得大快人心。

起身、抬手、补枪、扔枪,几个动作干净利落,完成后,轻快地朝前跳了几步小丑舞,虽然镜头拉开一晃而过,但那几步真是简直叫绝,绝望又癫狂的气息扑面而来。肢体配合着情绪层层递进,叫人震撼。

好的电影,好的演员,是互相成就的,如果说希斯·莱杰演绎了小丑的今生,那么杰昆演绎的则是小丑的前世。身世可怜并不能洗白他的杀人罪孽,但是这也提醒着我们更多地关注身边的人们。或许,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丑,愿阳光,抹去这模糊的阴影。

今日男神:杰昆·菲尼克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