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3)日,记者从重医儿童医院了解到,近日该院通过微创手术为一儿童从体内取出了误食的气球。而据了解,儿童误食异物属于门诊常见情况,处理也不难,但有时由于家长没引起重视,往往延误了抢救时机。

  7日傍晚,8岁的明明(化名)在与哥哥在家中玩闹时,误食一只装水的气球,过了好几个小时,其父母才知道这件事,但并没有太在意,认为次日气球会随大便排出。哪知第二天明明就出现了肚子疼的症状,父亲刘先生和母亲张女士将他送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气球里还装着水,为了安全把气球取出,家人当天下午从四川老家赶到重庆,将明明送到重医儿童医院就诊。

  取出的气球

  据重医儿童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胡键阳回忆,明明送到医院时,气球已经通过了十二指肠,进入了小肠,胃镜和肠镜均无法将其取出,只能通过手术取出异物。考虑术后美观问题,和家长沟通后,医生们最终对明明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手术中发现异物已经梗阻在空肠中段的位置,将空肠从脐部提出后,成功将异物从空肠内取出。

  据胡键阳介绍,每年因吞食异物送到儿童医院就诊的孩子有不少,误食的异物也是五花八门,不过由于大多是突发状况,没有精确的统计,但从经验上讲,枣核、纽扣、硬币、玻璃珠、电池、别针、磁珠等较为常见。一般来说表面圆润的小物品,如玻璃珠、硬币,家长可以注意观察是否能随大便排出,但如果是锐利的物品,误食后的风险则增大,需及时就医。对于3岁以下缺乏危险意识的孩子来说,伸手抓东西吃是对外界感知的一个方式,家长们应注意把家中能通过嘴巴吃进去的、尖锐的、有毒的、颜色鲜艳的东西放在孩子无法接触的地方。而对更大一点的孩子,则需要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

  重庆晚报·慢新闻全国爆料热线:(023)966988,爆料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李卓然 文 儿童医院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