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传媒获悉,4月23日上午,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前海法院)发布了《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2016-2020)》,并公布了自贸区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这是前海法院首次发布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白皮书及典型案例均以中英双语公布。

据了解,前海法院自2016年7月开始管辖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内一般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截至2020年3月,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3694件,审结3236件,涉案标的额3.46亿元。白皮书显示,前海法院2016年至2020年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反映出自贸区创新业态发展活跃。受理案件中,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占比达到81.7%,反映出当前自贸区知识产权纠纷相对集中在互联网传播等新兴领域。另外,针对前海自贸区知识产权案件特点,前海法院注重提升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专业化水平,强调平等保护,对接国际通行规则,选任香港地区专家陪审员,审结“金像”“小黄鸭”等知名商标和动漫形象侵权案件,营造国际化创新环境。前海法院持续强化知识产权案件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2016至2020年案件调撤率稳步上升,2020年达到42.9%,有效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全面提升维权效率。

完善“全面”保护体系。制定《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要措施等方面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行统一部署和规范,提升保障效能。根据自贸区受理案件特征,制定《涉音乐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的裁判指引》和《关于审理侵害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件的裁判指引》,明确审理原则、权属认定和侵权责任认定等方面内容,统一裁判尺度。制定《关于适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裁判指引》,明确惩罚性赔偿适用条件、加倍赔偿数额的确定、法定赔偿中的惩罚性因素等内容,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惩罚力度,提高侵权成本,营造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打通“快速”保护环节。针对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周期长的痛点,前海法院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案件的“繁简分流”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案件“在线”+“调解”解决方式,建立程序规范、保护有力的诉讼保全机制,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探索知识产权案件全流程线上审理。适用简易程序和小额速裁程序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24.7天,有效支持权利人快速维权,强化司法救济的及时性。

确立“严格”保护导向。针对以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侵权赔偿标准较低的问题,前海法院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予以细化,在具体案件中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全面支持维权合理费用,完善对律师费、公证费、鉴定费等维权合理支出的转付机制,提高侵权人的违法成本。推行知识产权案件“繁案精审”,及时形成发布具有示范和引导效应的案例,提升商事主体的司法预期。2018年审结腾讯音乐诉网易云音乐等公司侵害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纠纷案,综合考虑被告主观过错程度、经营规模、造成的后果等方面,在法定赔偿限额内从重判决赔偿金额,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充分体现了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聚焦“专业”保护需求。组建专业知识产权审判团队,选任香港地区专家陪审员参审,建立技术调查官协助事实查明机制,建立“专业法官+香港地区专家陪审员+知识产权专家+专业技术调查官”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专业人才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专业化水平。在涉及境外动漫作品保护的著作权侵权案件中,邀请香港地区专家陪审员《喜羊羊和灰太狼》动画创办人苏永乐参审,发挥其熟悉当事人的交易习惯、行业情况以及专业优势,协助法官查明事实和开展调解工作,成功促成当事人和解。

构建“共治”保护模式。强化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与辖区内腾讯音乐、比亚迪融资租赁等公司合作共建纠纷化解机制,委派调解员“上门”调解纠纷3000余件。优化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确立“过滤引导—协调对接—专业服务”的工作模式,聘请具有知识产权专业背景的外籍和港澳台地区调解员,实行联合调解模式,截至2020年3月,外籍和港澳台地区调解员参与调解知识产权案件320件,调解成功107件。加强与行政司法保护的衔接,与蛇口海关建立常态化的联络沟通机制,在证据保全、财产保全、调查取证等方面开展广泛协作,促进形成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前海传媒 出品

撰稿人 黄海琳

编辑 吴 可

相关文章